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198(2/2)

比如各种弹劾汪伯彦的奏章,外人可能看不出什么,可是赵朴通过内卫得知,或多或少,都与秦桧有些关联。

只是,赵朴也不在乎。

臣子之间,没有斗争才不正常,有斗争才是正常事件,只要不脱离预定轨道就行。

觉察着皇上的眼神,秦桧似乎明白了什么,问道:“汪大人,觉得诸葛武侯是何等人物而我朝王荆公,又是何等人物”

汪伯彦道:“诸葛亮乃是一代明相,保持蜀国安定,功过千秋;而王安石不过是一代奸相,致使我朝有靖康之耻。此二人一忠一奸,好似白云与泥土。”

秦桧却笑道:“诸葛亮之才,在于文治,而不在于武功。其才在于蜀国稳固、富饶,以一隅之地,抗衡北方强魏;至于武功,六出祁山,无功而返,可见其武功之不足。书生用兵,不知深浅,怎能不败可论及人品吗诸葛武侯,人品真的不怎么样铲除异己,致使李严、廖立等众臣纷纷贬谪,朝中唯有诸葛一派,形成大权独揽之势,致使后主权力架空,堪比傀儡。而后继者,姜维,也是继续架空后主,后主依旧是傀儡。世人皆是嘲笑后主,却不知后主不过一傀儡而已,无兵无权,空有皇帝的名头,什么也没有”

汪伯彦脸色凝重,喝道:“你莫非是指责老夫专权”

“官家委任大人为丞相,权势堪比蔡京,就是希望公正无私,可是大人呢却是借助一己之私,私自扣押弹劾奏章,致使官家双耳不得闻纷乱之事。丞相难道无罪吗”秦桧言词确确,咄咄逼人。

到了这一刻,一切伪装,一切儒雅都消失了,有的只是赤膊相见,你死我活。

政治斗争,来不得一丝留情。

“你竟然污蔑老夫”汪伯彦手有些发抖,的确是被秦桧点到痛楚之处。

皇上最怕的不是乱臣贼子,不是乱民造反,而是借着忠君之名,架空皇帝,使皇帝成为傀儡。

“而王安石又是何等人”秦桧道,“王安石年轻时即以文学才华出名,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过王安石的文章后,忍不住赞叹说:“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对王安石评价极高。如此有名的人,仅仅当一个小小的地方官,难免有埋没人才之嫌。奇怪的是,当时推荐王安石的人很多,王安石均托故不出。即便是像欧阳修、文彦博这样的朝廷重臣表示希望王安石到京任职,也被王安石拒绝。王安石的这种行为在常人看来,是相当难以理解的。或许王安石当时的心态,有些类似当年西汉时的王莽,想以退为进,以博取更大的声名。”

“可是我却不这样认为。到京城任官,固然好处极多,可是京城人情繁杂,钩心斗角不断,必然要牵涉到各自利益体系内,过早进入京城,好处很少,坏处极大。王安石一直致力于地方,便是为了借地方历练,积累变法经验。”

“王安石成功了,地方上的历练,使他提出了一些列法令。青苗法,减缓高利贷对百姓盘剥;免役法、募役法,增力朝廷财力。市易法,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方田均税法,抑制兼并;均输法,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保甲法,农民编为保甲,以提升军队战斗力;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减少了政府支出。将兵法,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设军器监设置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提高了武器的产量和质量。”

“若是这些法令,实施下去,我大宋真的可能中兴。只可惜,王安石高估了自己的才能,也低估了人性的低劣”

“以一州之长,入住中枢,可谓是根基浅薄,人脉匮乏,多数会处处受制。此刻,王安石应当韬光养晦,积累人脉,拉拢君子,减少阻力;可惜他太急躁了,总是想着快快变法,快快富强,却哪里知道,治国之艰难,富强之艰难根基不牢,却又四处树敌,哪能不败”

第331章论王安石

s:订阅不给力,写作动力下降

说得是王安石,又何尝不是当今皇上

在这一段的观察之后,秦桧就发觉皇上,很是崇拜王安石,对王安石很是惋惜。

这是不可想象的

在宋神宗之前,众所公认的奸臣只有宋真宗一朝的丁谓;而宋神宗后,蔡确、章惇、吕惠卿、蔡京、蔡卞无不被视为北宋奸臣。这些北宋奸臣,都是直接或者间接靠王安石举荐起家。王安石,可以说是奸臣的老大。

对于王安石,满朝上下都是恨之入骨,上到宗室、亲贵,中间的士绅,商人,到底层的黎民百姓,都是对王安石恨之入骨。

可是,皇上对王安石崇拜至极惋惜居多,只是称他用人不当,而很少指责他为奸臣。

而在实际的行政中,皇上也是处处模仿王安石。

当然了,皇上很是聪明,没有再度使用青苗法,保甲法、市易法等,而是采取了更为容易,更为便捷,更为隐藏的手段。比如创办银行

创办银行,在外人眼中有些微不足道。

可是若是弄好了,可以实行青苗法,市易法、均输法的一些好处。

此时,秦桧故意这样说,为的就是试探皇上的态度,果然皇上脸上神情不变,可是眼神中却是带着喜色,显然一切如他预料的那样。

这时,汪伯彦坐不住了,这里谈论的是王安石,可是又何尝不是借此讽喻于他。

汪伯彦道:“仁宗皇帝时,有一天皇帝在宫苑中宴会群臣,并决定由大臣们自己到池塘钓鱼,作为宴会的主菜。众人都兴致勃勃地钓鱼去了。唯独王安石心不在焉地坐着,竟然将面前盘子里的鱼饵都吃光了。宋仁宗由此认为王安石是一个奸诈之人,因为不经意地误食一粒鱼饵尚情有可原,但是能稀里糊涂地把整盘鱼饵都吃光,这实在是不合常理。有相士说,王安石面相“眼中多白”,这是奸臣之相。苏洵辨奸论说:洗脸换衣是人之常情。只有大奸大恶之人,才会违背人之常情,整天不修边幅,吃着猪狗之食。邋遢地谈诗书礼乐,以此博取不流俗的名声。王安石当时以不修边幅出名,他很少换衣服,据说也不洗澡。王安石为奸臣,早已有了定论。秦大人。处处为王安石辩护,莫非是新党之人吗”

“新党”秦桧笑道:“那丞相。莫非就是旧党了”

汪伯彦道:“那也无何不可”

秦桧笑道:“莫非大人。要挑起朝廷党争吗”

“党争的不是我,而是你”汪伯彦毫不客气的道。

此时他对于这个政敌一点也不客气。虽然此时,他还是丞相,却被秦桧分割了一部分权力,之前更是受到压制,心中愤恨不已。言语中一点情面也不留。

“仁宗皇帝认为,王安石是一个奸诈之人,因为不经意地误食一粒鱼饵尚情有可原,但是能稀里糊涂地把整盘鱼饵都吃光。这实在是不合常理。其实,仁宗皇帝误解了他,王安石此人讲究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王安石那时定然是心有所想,致使心不在焉,才导致误吞鱼饵为食。以此论断奸臣与否,有些不恰当”

秦桧为王安石辩解道。

“至于苏洵辨奸论以生活邋遢,不修边幅,就说人是奸臣呢,太过了。这是书生之见,心思狭隘。正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王安石不修边幅,只因为他太重视大事了,反而是疏忽一些小细节”

赵朴点点头。

历史上,总是将王安石吃鱼饵,王安石生活不修边幅,指责他为奸臣。

其实,这都是文人的阴暗心理所致。

若是生活在后世,就可以理解了。一些工作狂,工作起来,往往是废寝忘食,及一顿饱一顿,饭食睡觉都不规律,更不用说生活邋遢,不修边幅了。至于吃鱼饵事件,更是好理解了,一位伟人幼年时,因为看书太仔细,用饼蘸芝麻酱,结果蘸成了墨水,直到有人提醒时才发觉。

总之,这一切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