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又是一场大捷”赵朴心中有些戚戚然。一将功成万骨枯,打仗总是要死人的,只是大捷将死亡的悲伤,掩盖过去而已。
战后,又是一些列事情要处理,阵亡将士的抚恤,受伤将士的治疗,还有军功的奖励等等,有需要仔细处理。所幸,这些事情都不需要赵朴亲自处理,自然有专门人解决这一切。而他要做的就是监督、审核。
这一战,歼灭四千金军,仓惶逃走的不足三千,金兀术更是受了重伤狼狈离去,此战是一场大捷。
只是八字军的伤亡也不小,近卫军阵亡八百多人,重伤三百,轻伤八百,几乎是人人挂彩,人人受伤;而武备学堂,五百多学员,有二百多阵亡,几乎人人受伤;而援军损伤最大,先是打阻击部队时,有两千人阵亡,后来在拦截金兀术时,又阵亡一千多人。
总计下来,这一战宋军阵亡四千人。
若是按照伤亡比例上说,宋军与金军损失相差无多。只是金军的损失更大而已,宋军损失了四千人,很快会得到补充,而存活下来的将士更是精英,只要在上战场,就是老兵了;而金军损失了四千多,却难以得到补充。
这一战,宋军大胜。
后世的历史,称之为“武备学堂大捷”
武备学堂大捷,也被成为襄阳保卫战的开始,此战拉开了宋金襄阳会战的序幕。
宋史武帝本纪道:兴武二年,金兀术奇袭襄阳,会猎于武备学堂,金军进攻急切,近卫军伤亡无数,武帝亲自擂鼓,全军士气大盛,金兵乃怯,退兵而回。武帝遣大将王守义追击,金军溃不成军,尸体满地,金兀术仓惶而逃。
而宋金之战史料道:武帝中兴大宋,先败金军于河东,又败金军于宣城,再败金军于扬州,后败金军于襄阳。金虏穷兵黩武,岂能不败
这都是史书的历史,而真实的历史早已尽消失在时间的尘埃中。
第255章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这又是一场大捷
至少世人看来,是这样。
何为大捷,金军打来,最后攻击受挫,无奈退去,就是大捷。至于战斗中金军损失多少,宋军损失多少,彼此损伤比率,都是被疏忽了。或者是故意忽略了。
此时,距离武备学堂之战,已经过去了三天时间。
大捷的消息也是传播开来,整个襄阳城都是随着轰动了。遭遇过洗劫的襄阳人,无比的渴望大捷,渴望战胜金军,只是这一次次的变为了奢望、失望。整个襄阳上下,隐约对金军有种恐惧之感。
这次金军南下,消息传来几乎是鸡飞狗跳,哭声一片,似乎末日就要来临,似乎要被再屠一次城。
而此刻,武备学堂大胜的消息传来,金军大败,四千金军被全歼灭。
全歼金军四千人,可是没有一点水分,不见外面到处挂着金军的尸体,一串串的,好似糖葫芦一般,好似展览品一般,供世人瞻仰。
百姓们看着金军的尸体,这时隐约间明白,金军也不过如此,没有三头六臂,没有千变万化,也是活生生的人,还是能被杀死的,君不见外面挂着的四千具尸体。后来,为了防止尸体腐烂,引发瘟疫,才将这些尸体集体掩埋,最后还建了一个大墓。
上面写道:金掳阵亡墓。
而为了鼓动人心,破虏报连续记载战斗过程,将一些细节描述的极为详细,更是将一些小人物的战斗事例搬到了报纸上。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大捷,打消对金军的恐惧,打消那种消极投降思想。
借着这个机会。赵朴更是将宋朝版的持久战搬了出来,不断的给襄阳人洗脑,不断的灌输抗金思想。
这三天来,襄阳陷入了狂热之中,好似过年一般。一些人想要放鞭炮庆祝。可是却被告之,战争期间火药是军需必备品,已经禁止生产烟花爆竹了,都去制造火药武器了。这让襄阳人,微微有些失望。
“陛下,打算如何处置许高这个贰臣”赵大问道。
此刻多数的问题都解决完毕了。只是还有一些遗留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如何处理许高这类贰臣。
赵朴问道:“你觉得该如何处理”
“这个”赵大道,“陛下说过,饶他不死,自然是不会杀他了不过微臣有多种方式,让他无疾而终”
轻飘飘的放过。似乎有些太便宜他了,只是君无戏言,自然不能反悔了。而此次战役中,许高又是“出了大力”,在外人看来,是忠臣。这样的忠臣岂能是轻易的处置
不过不能明处动手,可以暗处动手。
赵大有一百种手段。让贰臣许高莫名其妙的死去。
赵朴问道:“君王和臣子,有何区别”
“”赵大无语了,不知这位皇上要说什么。
赵朴道:“皇上与臣子不同,臣子可以使用各种阴谋诡计,使用各种阴暗手段;但是君王不能,君王能使用的唯有阳谋,以"cio"裸的阳谋取胜。不管臣子有千般算计,万般诡异,都是以阳谋克之”
赵大点点头,还是不明白。可又有些明白。
臣子以心机,以权谋,为生存之本;而君王却是以大义,以阳谋为生存之本。
一个君王要杀人,要诛杀一个臣子。就不会使用各种阴暗手段,而是堂堂正正,借助大义,借助名分诛杀,若是理由不够,则是编造理由。他那个让许高“无疾而终”的法子,有些下作了。
话锋一转,赵朴问道:“宋金之战,可能会有许多贰臣出现,可能今天时宋臣,明天又是金臣;今天投宋,明天就投金,后天就再度投宋。贰臣会有许多,你可想好了应对之法”
如何处理贰臣
这是一个艰巨的问题,赵大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宋金之间交战以来,最不缺的就是贰臣,最不缺的就是投降者,将领中最高级别的是郭药师,而在文臣中最高级别的是张邦昌。
武将郭药师,带领着金军南下,将沿线宋军的诸多情报,一一告知,致使宋军没有一丝的隐秘可言,轻易的被攻克了真定,马踏黄河。宋人恨之入骨,恨不得剥他的皮,抽他的筋;而文臣张邦昌,建立了伪朝,虽然后来投诚了宋军,可是也遭到了李纲等人的抨击,差些被斩首。到了最后,虽然没有死了,可是也被流放到湖南。
总之,朝廷上下对于贰臣恨之入骨,哪怕是贰臣最后投降了过来,也是杀无赦。
只是杀贰臣,固然过瘾至极,可是却不利于对金的进攻。
赵大道:“一些臣子忠于我大宋,只是被迫屈服于金军,若是这部分臣子投降,我朝应该优待;若是一些奸臣两面三刀,心思不定,一会投金,一会降宋,这等人自然不能留了”
赵朴问道:“那何人是奸,何人是忠臣如何辩定忠奸”
赵大思考道:“观其言,也观其心”
“这还不够”赵朴摇了摇头道,“忠奸之别,全在于宋金战事如何若是我朝稳住局势,保住相持局面,甚至是局部胜利,贰臣数量会减少,投降金军的也会很少;可若是我朝连连战败,朝中大臣也会心思不定,打算降金者不尽胜数若是我有一天兵败,好似项羽一般穷苦末路,又有几人肯相随”
“陛下,若是真的到了那一天,微臣愿意为陛下死节”赵大慷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