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货率,这在零售企业是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
什么意思
也就是说,宁可少进货,也不能多进货,等到快要卖完了,才会继续进货才对。
不过远方这边,一直活动比较多,经常还会和网上商城进行联手。
进货少了,会出现很多麻烦。
所以,在远方,进货一直是大于出货的,只有库存,很少出现缺货。
当然,就算有库存,一般也不会太多,之前都会进行调研才会决定进多少货的。
可要是稍微多那么一点点,借口为下次打活动做准备,又或者出货量增加,进货多也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李东想明白这些,最后才深深道:“那厂家,产生二次利润之后,总会有返利吧远方,还没到给别人赚二次利润的地步。”
“这个只有老板清楚,具体有没有,有多少,我就不太清楚了,也不好多问。”于博连忙道。
李东轻声道:“好,我知道了,你忙你的,这些事不用你管了。”
“嗯,明白。”
李东挂断了电话,脸上带着一抹自嘲,远方业绩上去了,厂家有二次利润,部分人还能分到厂家返回的利润,看起来皆大欢喜啊
可实际上呢
这些钱哪来的
从远方其他商品利润上平摊出来的,另外因为业绩上去了,税收还会上扬一些。
总之,亏的只有远方。
当然,要是只在意业绩,利润低一点,那也无所谓了。
李东不是要第一吗
行,给你
咱们的业绩很好,虽然利润低,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业绩好,打促销,打折,这些活动肯定要搞。
至于这个促销产品,直接被人包圆了,那是生意好的象征。
什么赚钱
这个就不指望赚钱了,现在的任务是业绩为王,赚钱等咱们做到第一再说。
这恐怕不单单是一个人的想法,而是很多人的想法。
谁让你李东想当第一
谁让你李东只在乎业绩,业绩好了,拿的奖金都多,也没见谁利润率下降被你惩罚了。
而且这事风险也不大,商品的确进了库房,也的确滞销了。
滞销的产品,打折处理,难道不正常吗
唯一有些不寻常的,大概就是打折后的买家了,是原厂商。
可也没人规定,原厂商不能当客户是吧。
漏洞自然还是有的,可算不算犯罪,这个还真不好认定。
当然,要是有人拿了回扣,应该可以这么认定了。
可是,有证据吗
没有
周海东说赣省的账目没问题,肯定没问题,因为该有的账,全部都在。
商品进出库的记录都有,打折的活动其实也有。
甚至连业绩都算进去了,唯一省略的,大概就是搬运了。
赣省的人很会办事,出了库房,就给促销完了,人工搬运的钱都给剩下去了,节省开支,多好的员工和主管
底层员工不知道促销没促销,高层主管其实也不见得会在意哪些商品参与了促销。
仓储那边更是只负责进出货,其他的他们不负责。
中间需要用到的人手不多,流程也不多。
当然,商品进入商场销售,其实还是有手续和审核的,但是,这些流程已经被缩减到了最少。
稍微将几个流程简略化,这事做出去神不知鬼不觉,恐怕很多人都没意识到这种事。
他们在文件上看到的,只有某某商品参与了促销,然后促销效果不错,全部卖光了,很正常的事。
有几个人,会特意去数千上万种商品中,去看看这一款商品有没有在促销的
就算去看了,一句卖完了,你能说什么
或者再麻烦一点,商品直接进场,厂家再回收回去,其实也一样,就是费用稍微高了一点,他们的二次利润就低了。
换个谨慎一些的,这么干,也不见得不行。
这一招,在其他超市不见得管用,在远方,还真的能糊弄过去。
谁让远方这边一直放任,各大部门,主要看的就是业绩营收,连带着其他的东西管的都少了。
业绩好的时候,哪怕利润低一点,很多人都能接受。
要是大家都这么干,李东还真不一定能看出来,其他人也一样。
可赣省这边,稍微有些明显了。
尤其是陈珂到来之后,赣省业绩忽然增长了不少,怎么看都觉得有些糊弄人的成分在里面。
到这时候,李东当然会怀疑。
不单单是李东,其实财务和监察这边都有怀疑,只是找不到证据罢了,毕竟各种流程手续都是完善的,账目也没问题。
正文第1050章赣省事毕万更求订阅
车上。
李东在反省。
是的,出现这种事,其实他有责任,很大的责任。
他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在追求营收最大化,至于利润,适当的下浮也是可以的。
也许,一开始,这些人并没有想着赚钱或者怎么样。
他们想的只是让业绩提升,也许还能更进一步。
不过等到后来,发现这种弄虚作假,好像没人发现,也没人在意,有些人胆子就大了。
业绩上升了,利润还是继续下滑,下滑水平同样,那说明处理的商品也多了起来。
处理这么多商品,真的只是为了业绩
大家都不傻,你会看着别人赚钱,自己不动心
而且,想拿下远方这种业务的人,不表示一点,也不好意思是吧。
想通了这些,李东微微叹息一声,给周海东打了个电话,电话一通便道:“去查查看,赣省这边处理滞销商品的数量和数据比。
再看看其他地方的,应该就有眉目了。”
周海东心中一惊,李总这么快就找到方向了
而他带着整个团队,到现在还没弄明白,只是查到了供应商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