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注册用户人数不能代表什么,也不代表营业额。
可从全方位的老大,被远方超越一项,淘宝的传奇就会被彻底打破。
接下来,淘宝很有可能全面被超越。
马昀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既然如此,那自己也投资微博好了。
新浪微博虽然比远方差一些,可对方毕竟还有门户网站支持,潜力也很大。
双方合作的话,也不是没希望超越远方。
马昀在谋算着和新浪合作的时候,李东又将目光投向了家乐福。
从14号晚他发表微博,到20号,差不多一个星期时间。
这一个星期,远方在华东地区招聘了1600人
当然,主要也就是华东地区,其他地方招聘人数不多,加上华东一起,大概在2000人的规模。
这2000人几乎都是家乐福那边过来的,按照一家门店150人来算,相当于李东挖空了家乐福14家左右的门店员工。
一下子流失这么多员工,哪怕家乐福紧急提高了待遇,人手方面也显得捉襟见肘起来。
也就是他们现在生意不好,要不然早就出现混乱了。
家乐福方面气的吐血,可这事还真没办法解决。
他们也做了限制,甚至开始签劳动合同,提前离开要缴纳违约金。
然而在这之前,他们并未和基层员工签合约。
在家乐福,很大一部分员工,并不算他们的正式员工,差不多相当于临时工的那种。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业内其实都懂。
签订了正式合同,企业需要承担的福利待遇会加重,而且很大一部分华夏员工,都不太喜欢签合同。
因为签合同,也就意味着要缴纳五险一金,每个月支出要多好几百。
家乐福乐得顺水推舟,在华夏上万员工当中,真正签合同的不超过一半。
而剩下的一半,随时来随时走。
在远方挖人之前,家乐福高层还在得意,每年能省去多少开支,华夏人就是好忽悠。
当时他们也没想过,会有这么一天,一家企业,会动辄上万人的规模来挖人。
而且平时就算想挖,也没那么容易。
谁能料到,在最不恰当的时机,遇到了最不靠谱的竞争对手。
远方李东,这家伙毫无道德底线。
这么多人手挖过去,你每个月多那么开支划算吗
远方的一部分门店还没开业,相当于现在这些人都是白养着,当真不要钱还是怎么着
尽管心里满是怨念,可目前家乐福也没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人员流失,生意惨淡,门店经营一天就是亏一天本。
远方那边其实比他们好多了,生意火爆那是肯定的。
虽然不赚钱,可这次也没亏钱。
和之前苏果血战不同,那时候双方都在打价格战,到后来几乎都在亏本经营。
家乐福呢
他们倒是想打价格战,可是没效果,还是没人来。
没人,做促销还有意义吗
和远方血拼下去,除了损人不利己还有意义吗
不是每个人都是马家梁,也不是每个人都是李东,这两人为了胜负,白刀子进红刀子出那是毫不犹豫。
毕竟苏南一战,事关生死存亡,由不得他们不出尽全力。
而家乐福不一样,别说华东地区,就是华夏大区,对他们来说其实也只是一隅之地。
在世界各地,他们有将近10000家的营运零售单位,07年总销售额高达1000亿美元,7000多亿人民币。
而在华夏,去年他们总营业额还没到300亿。
300亿相对来说,占据的体量并不大。
这种情况下,家乐福总部都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和远方拼个你死我活,总觉得不太划算。
就算想拼,可目前这情况,拼了好像也没用。
家乐福那边纠结犹豫起来,甚至总部那边已经出现了不同意见。
有人说要和远方血拼到底,家乐福有这个底气,没道理会输给一家年营业额不到100亿美元的本土企业。
也有人说,干脆放弃华夏市场。
老外看不起华夏不是一天两天了,在他们眼中,华夏一直都是那么陈旧古板。
有这个精力,他们完全可以在欧洲市场扩大规模。
不行去美洲也行,总之亚洲不是什么好地方。
也不怪他们这么想,家乐福在亚洲投资失败不是第一次了。
00年的时候,他们进入日本市场,结果4年时间,04年家乐福被迫全面退出日本市场。
那是他们第一次在亚洲遭受重创,不得已之下才将视线投入华夏,加大在华投资。
结果好了,还没消停几年,华夏这边也不靠谱了。
在远方未出现之前,家乐福其实日子过的挺滋润的,有外资这个牌子在这,他们就是比国内企业有优势。
在日本,零售业发达,大家都在实行低价战略,家乐福的物价不占优势,很快便失败告退。
而在华夏,其实他们价格也不占优势,可偏偏华夏人就喜欢去外资企业购物。
哪怕百联和华润的价格更低,那也不妨碍他们去家乐福,哪怕大家的货其实都是一家供应商提供的,同样也不妨碍华夏人觉得家乐福的东西更好更正品。
原本他们觉得,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下去。
谁料到,国内的政客忽然发疯。
他们发疯就算了,华夏这边的远方也跟着发疯,他们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攻击性强到极点的华夏零售企业。
之前的百联、华润、苏果,除了苏果攻击性强一点,其他几家攻击性并不强。
等遇到了远方,家乐福的人才知道,原来苏果还不是侵略性最强的,李东这家伙才是
高层意见不统一,华夏这边也没办法做决定。
现在是拖一天,他们就亏损一天。
而且这种日子不知道何时才是头,偏向于撤出华夏的高层也越来越多。
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