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时代的高层肯定瞒的紧紧地,甚至连大部分时代的高层都不会知道。
李东远在江北,居然说他了解对手的价格底线,杜安民不由对他高看一眼。
他也不怀疑李东,要是李东在这上面撒谎,日后再想获得杜安民的支持,那就难如登天了。
收购时代失败,远方只能暂时困守江北,得罪了杜安民,李东就是本事再大,麻烦也少不了。
李东这么说,杜安民微微沉默了片刻,接着又问道:“你对远方的未来有什么短期或远期规划吗对远方的定位又是什么是否会走合资路线又或是”
杜安民问了很多问题,李东一一作答。
有些他自己也不清楚的问题,李东也没乱说,考虑一下,知道的就说,不知道的就尽量不说。
杜安民也不穷追猛打,李东不知道的,他就绕过去。
李东了解的,他就多问几句。
尤其是说到电商和物流的时候,杜安民问了很多问题。
对于电商杜安民还算浅谈即止,没过分深问,知道李东打算走电商和实体结合的路线,杜安民夸赞了两句就没多谈。
可物流这一块,杜安民却是谈了很多。
比起电商,物流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物流算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
一家大型物流公司,能为当地带来很多的就业岗位。
江北本来就是人口大省,劳动力过剩一直是个大问题,人员大批外流也是必然的。
即使如此,江北这边的失业率依旧很高。
现在李东说自己准备筹建快递公司,密布网点,还有配送中心那边,远方也能提供八百人以上的就业岗位。
这些都让杜安民产生了不小的兴趣,最后更是问李东道:“如果在平川建设一个物流园,你觉得效果如何”
李东考虑了一下才道:“从地理位置看,发展前景还是不错的。江北和六省交界,勾连华东和华中区域,如果在江北投建物流园,前途可期,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江北的交通问题。
江北交通不算发达,物流行业最看重的也是交通便利。想要将江北的物流园做大,发展交通必不可少,不过投资就有些大了”
李东将优缺点都简单说了一下,其实他对这个不是很看好。
前世江北政府就准备打造一个华东地区最大的物流园,甚至12年的时候就和一家大型集团达成了协议。
双方投资130多亿,物流园占地将近1300亩。
各种仪式没少办,政府各种扶持也不少,口号更是喊得响亮,可最后的结果并不是太如人意。
当然,这也和物流园建设迟有关,直到李东重生前,那家号称全华东最大的物流园还未完全竣工。
如今才06年,要是杜安民真想建,说不定还能抢占一个先机,真能打造华东地区最大的物流园也说不准。
正文第364章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求订阅
杜安民闭目沉思了片刻,不知道心里如何盘算。
李东悄悄看了他一眼,他其实也很好奇杜安民的选择。
对杜安民的未来,李东其实是了解的,这位在07年年底的时候就调职了,不再担任江北一哥之职。
他的未来也不是被贬或是退居二线,而是走上了更高层。
明年年底,杜安民入京担任市长,在这个位置上干了四年时间,接着在12年更上一层,接掌了京城一哥之位。
京城是国都,华夏的政治中心。
杜安民能走到那一步,可见他不是个简单人物。
当然,这些李东其实都不是太关心,他在意的是杜安民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就要离开江北。
而投资物流园又是个比较耗费时间的项目,杜安民要是这时候提议投建,就算有了成果,果实也不是他的。
而若是没有好的结果,说不定他还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明年年底就是换届的时候,这时候杜安民就算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去向,可大概还是能猜到自己不会在江北连任的。
这种情况下,李东想知道杜安民会如何抉择。
不过杜安民毕竟是官场中人,哪怕表现的再和蔼,也不会在李东面前口无遮拦。
涉及上百亿资金的项目,杜安民就算心里有了打算,也不会对李东说。
过了一会,杜安民睁开双眼,没再继续纠结物流园的话题,而是谈到了今天的主要目的。
李东的目的就是贷款,五个亿,由政府出面担保。
政府担保贷款,在有些国家法律是允许的,可在国内不行,没有这个规矩。
当然,变通的方法也不少。
当初招商引资热的时候,不少地方政府都这么干过,甚至手笔比这个大多了。
几亿算什么,刚步入二十世纪的时候,一个地级市政府,担保贷款过百亿的都有。
结果自然有好也有坏,好的是企业发展起来了,的确给当地带来了不小的发展,政府也跟着得利。
可坏处更多,其中各种弯弯绕绕的事就不说了。
地方政府被骗的不少,携款潜逃的不少,企业破产的也不少,弄到最后,不少官员都倒了大霉。
江北这边这种情况自然也不少见,杜安民心里想必比李东更清楚。
五个亿,不算太多,可也不算少。
好处是远方超市是优质企业,固定资产不少,就算出了问题,这个钱也可以追回来。
可坏处也有,要是李东携款跑了,那事情就大发了。
人心不可测,虽说李东觉得自己不会干这种事,也不可能干这种事,不过谁知道杜安民怎么想。
他和李东又没打过几次交道,最多也就通过沈茜对李东有些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