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上刊发文章,正式对世贸大厦的钢结构设计表示质疑,引起了部分轰动。
但是太阳报的报道一出,直接就将纽约邮报的报道碾压为渣了,你们才刚刚开始置疑,我们已经在探索新的结构设计,并且积极地派出记者采取行动了中国是非常遥远的,难道不是吗
不过相对来说,打电话到太阳报的人中,专业人士比较多一点,他们先是了解一下,是否确实存在这么一幢建筑,同时又质询,太阳报的人,真的亲自去了中国吗
然后,詹姆斯的手机开始变得忙碌了起来,而罗曼更惨,他不但电话多,而且不得不中止在天南的调查,直接到北京,接受更多专业人士的咨询同时,他必须尽快回国。
在同一时刻,北京飞往天南的飞机上,多出了许多金发碧眼或者皮肤黝黑的家伙,很多人甚至还没有跟天南联系好,就先飞过来了。
面对纷拥而至的记者,宣教部都有点忙不过来,所幸的是陈太忠早有准备,他协调好了广电宾馆,又安排郭建阳去配合宣教部的人去那里值守你们人太多了,来得又是参差不齐,等明天中午,省电视台会开个专门的招待会,一一解答各位的问题。
然而,这些记者们又哪里是那么老实的说不得东游西逛打听消息,更有人直接去了凤凰,不过对于这些人,陈太忠就不是很在意了,这是他跟纯良商量好的素波的归陈某负责,凤凰的不关哥们儿的事。
可说是这么说,还是有人通过关系,找到陈主任了解情况,比如说法国的费加罗报科齐萨部长通过越洋电话联系上了他,希望陈主任能对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
这个要求,陈太忠是推脱不掉的,在欧洲的时候,科齐萨为他提供了不少支持和便利,于是他就请示潘剑屏部长给了他全面的权力,但是做这种既当球员又当裁判还要自吹自擂的事情,先请示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
当天下午,陈主任来到了外联办,李云彤和吴科长提前一步来了,正在招待两男两女,其中一个女性是黄种人,其他三人白色人种。
两个男人一个高壮一个矮小,倒是那白肤女人身材适中,打扮也算得体,二十七八岁的模样,容貌尚可。
四个人正坐在沙发上喝咖啡,陈主任进来之后,李云彤介绍一番,高个男人叫沙松,女人叫杰柯琳,这两位就是费加罗报的记者。
大家交流几句之后,陈太忠就注意到了,那个没介绍名字的小个子男人,对建筑行业相当熟悉,至于黄肤女人果然是翻译。
简单地客套之后,沙松随口问几句,杰柯琳则是拿出笔来开始记录,不过不多时,两人就让位于小个子男人了。
陈主任自己抱着一杯茶水,细细地解答对方的问题,令他有点不解的是,法国人不但没有提911,连凤凰科委为什么要建这么奢华的大厦,也没有提及,他们只在意科委大厦的结构设计和施工。
陈太忠以前对这个不太懂,但是在接待太阳报记者的时候,梁志刚说的很多东西,被他硬生生地记下来了,所以现在说起来,也不算陌生。
相较而言,那个女翻译就要差劲很多了,很多专业术语她一窍不通,有的时候还要通过英文来解释,到最后,陈太忠不得不直接用法语跟对方沟通。
“这个是法语吧”行动科吴科长听得目瞪口呆,他低声问一句身边的李云彤,法国人能跟陈主任异常激烈地讨论,时不时还要在纸上划一点什么,估计用的不会是英语。
“很奇怪吗”李主任白他一眼,接着很认真地回答,“头儿用的应该是正宗的法语贵族的那种,法语也分很多发音的。”
“嘿,我就不知道,有什么东西,是咱们头儿不会的,”想起陈主任曾经日语夹杂着英语哇啦哇啦地说着,手上还不住地敲键盘,吴科长的感触,越发地深刻了。
“生孩子他肯定不会,”傻大姐低声地笑着回答,看到一堆人在热热闹闹地说话,却是死活听不懂,她感觉挺无聊的,就悄悄地开一句玩笑。
话音刚落,陈主任有意无意地瞟过一眼来,吓得她悄悄地吐个舌头尖,抬手捂住了嘴,四十岁的人了,这表情怎么看怎么像个孩子,倒是凭添了几分俏皮。
陈太忠心里没好气地哼一声,却是懒得考虑刚才对方提的是什么问题了,他抓起茶杯咕咚咕咚地灌两口,才笑眯眯地看沙松一眼,“奇怪,你们怎么对结构的兴趣这么大”
见识过大头向下的冉阿让之后,他有点怀疑,这个小个子男人,会不会是法国有关部门的人,是来搞情报的。
“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给大家敲响了一个警钟,”沙松终于肯提起911了,他正色回答,“法国也是大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第3199章要低调上
要说这高卢公鸡的良好感觉,还真不是吹出来的,美国那边楼倒了,他们就觉得自己也会受到类似的攻击,并且打算积极地预防。
不过这个想法,倒也不能说完全不对,恐怖袭击有了新的方式,未雨绸缪也是应该的。
正是因为听了沙松这样的话,陈太忠才反应过来法国媒体说起来很同情美国人,其实真要说也就是那么回事,演戏而已。
苏联解体了,欧洲上空巨大的阴影消失了,而同时欧洲经济共同体升级成了欧盟,这是以法德为核心的区域性联盟,终极目标是挑战美国的统治地位。
说句更诛心一点的话,911事件发生之后,老欧洲里真正为美国人痛心的,没有几家,暗暗幸灾乐祸的倒可能不少孟子都说过,春秋无义战,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存在永恒的利益。
这些就扯得远了,话题回到眼下,那就是说别看这么多国外媒体来到了天南,但是大家不是为美国解决问题来的,而是关注这新近冒出头来的结构设计。
前来天南采访的新加坡某报纸记者的感慨,就非常精要地概括了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赶来,“九月十一号,世贸大厦的倒塌,彻底断绝了全钢结构在世界上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