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首山丘是李宗佑自身的写照,因此他唱的非常的用心,也非常的投入。
而那些懂李宗佑的人也不自觉的投入了其中。
对于那些有阅历的人来说他们也是感同身受的。
那种回首往事的无尽遗憾和无奈,在经历失败后发现有太多未完成的心愿。
“人的一生有太多的遗憾”
“若是能够回头那该多好呀”
“若是能够人生能够重来多好”
。。。。。。。。。。。。。
多少次我们无醉不欢
咒骂人生太短唏嘘相见恨晚
让女人把妆哭花了也不管
遗憾我们从未成熟
还没能晓得就已经老了
尽力却仍不明白
身边的年轻人
给自己随便找个理由
向情爱的命运的左右
不自量力地还手直至死方休
越过山丘虽然已白了头
喋喋不休时不我予的哀愁
。。。。。。。。。。
许多人都感受到了山丘歌词的魅力。
那种对年轻人的督促是跃然纸上的,如歌词中“因为不安而频频回首,无知地索求,羞耻于求救,不知疲倦地翻越,每一个山丘,越过山丘,虽然已白了头”所写,一生所求太多,会很累,到头一场空。
。。。。。。。。。
“太好听了”
“这绝对是李宗佑近些年最好的作品写的太妙了”
“是啊,堪称李宗佑的巅峰之作”
许多人都对山丘这首歌感到非常的佩服,这首歌可以说是完美的契合李宗佑那“沧桑”的嗓音特点,并且和李宗佑自身的经历也非常的吻合,堪称是对他过往生涯的总结。
并且这首歌还有深刻的寓意,却并不是那么的晦涩难懂,不同的人从这首歌中有不同的感悟。
现场有音乐鉴赏能力的人都佩服李宗佑的创作能力,心道:“大哥就是大哥,这么些年创作能力还是挺强的。”
他们却是不知道这首歌不是李宗佑创作的,这是因为一个思维定式,李宗佑乃是华夏最强,最厉害的创作人,他自己创作了无数的大金曲,按道理来说根本不需要其他人给他创作。
但事实就是这么的奇妙,这首歌就不是李宗佑创作的。
现场这么多观众也没注意词曲作者。
但是在网络上可是有很多人在对春晚进行讨论。
毕竟这可是“地表最强乐队”呀,三位天王巨星,他们拥有无数的粉丝。
这三位巨星一出,网络上简直都讨论疯了。
“尼玛,这三位都出山了。”
“这一届的春晚可以呀,竟然能够让这三位重组。”
“本以为自2006年之后就再也看不到这三位的重组了,春晚也算完成了我们的一个心愿呀”
“巨星唱歌就是不一样,虽然这三位都老了,但老当益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酒还是尘的香呀,这三位才是真正的歌手。”
。。。。。。。。。。。
人们也对山丘这首歌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这首歌绝对是李老的巅峰之作”
“歌词写的太好了,简直和老李的一生完美的契合”
“对了,这首歌是谁写的”
“当然是老李了。”
“我能说不是吗”
“怎么可能你逗我吧。。。。。。。。”
然后一张截图被发出,正是春晚节目的截图。
歌曲:山丘
演唱者:李宗佑
作词:徐乾
作曲:徐乾
所有人。。。。。。。。。
“”
“尼玛,怎么又是徐乾”
“怎么又和徐乾有关”
“怎么哪里都有徐乾”
“我怎么感觉徐乾这个人无所不在。。。。。。。。”
“这春晚是被徐乾给承包了吧。”
“我有一句不知当不当讲”
“我去。。。。。。。”
“怎么哪里都有你徐乾。。。。。。。”
第572章大节奏
接下来的语言类节目可是真多,简直可以说是扎堆。
冯大师的语言类节目登场,身为春晚的活化石之一,冯大师的节目自然很受人关注。
冯大师近年来总喜欢别出心裁,相声弄的像小品,虽然形式难以归类,但是今年这部暖冬还是可圈可点,据说这个本子共修改了33次之多,已经练就到了每句话都出“笑果”的地步,事实证明这些功夫都不是白费的,后半段基本上句句带彩。
从剧情来看,角色设置基本合理,感情过渡也比较自然,冯大师已经在语言类节目中形成了自己雷打不动的风格。
其中那句“兔子不吃窝边草,何必非在身边找,本来数量就不多,何况质量也不好”堪称经典呀相信这将是新一年的流行语。
“冯大师搞笑不减当年呀”
“就喜欢冯大师这种兢兢业业搞笑的精神”
“冯大师的相声已经是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
“可惜没有人和冯大师搭档了,要不然冯大师的相声可能更进一步的。”
“可惜冯大师并不精通单口相声,要不然未必不能和马三立大师一样返璞归真,成为无上大宗师”
“是啊,我也很想见识冯大师的单口相声,想必真的非常的有趣,而且虽然冯大师没有达到马三立大师那种高度,但在现今的相声行业里也算是泰山北斗级别的人物,并且他为人低调,不睚眦必报,有大师风范”
“我也喜欢冯大师,听说冯大师的背景非常不凡,但其实他的童年是非常苦的,能够成为一代大师不容易呀”
。。。。。。。。。。
总体而言,观众们对冯大师还是非常认可的。
徐乾对冯大师也是非常佩服的,做人不张扬,这么些年兢兢业业的为大家奉献欢笑,从相声到小品,他虽然没有制霸整个春晚,却也是独一份的风景线,若是春晚少了他还真的觉得缺少点什么。
奥运刚过,有关奥运的语言类节目也是有很多。
比如郭大大的小品燕京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