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逸飞快地跑回上层甲板,将清娘他们带到下层甲板来,并急声吩咐道:“清娘,一定要记住我的话。不管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许乱跑,风暴来时。要抓紧船体,门窗要关好。不能接近门窗的位置,否则巨浪来袭时。足以将你们抛出去。”
“杨大哥你要去干嘛”
“清娘,大哥是这支舰队的负责人,舰队虽然不由大哥具体指挥,但正如值星官所说,每个人在风暴来袭时,都不能逃避自己的责任,大哥必须到指挥室去,你们要坚强,咱们的船吃水深,搞风浪能力强,不会有事的。”
虽经杨逸安慰,望着西南方向黑压压的云层和海面上越来越高的风浪,清娘几人还是脸色煞白,杨逸让侍卫照顾好她们后,自己飞快地向上层指挥室跑。
指挥室时,乐涛正在给舰队下达着一条条命令。
“舵手注意保持航向,时刻调整,确保舰只正面迎着风暴而去。”
“主帆全部收起,挂右侧舷帆。”
“轮桨手就位,出桨。”
“”
乐涛的命令通过鼓声或旗语,迅速地传达出去,一片片巨帆纷纷落下,落主帆是让船只最大限度地减少受风暴影响,让船只正迎着风暴而去这是为了避免侧舷受风浪拍打,导致船只倾覆。
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大海上,只有勇敢者才配生存,遇到恐怖的风暴,如果附近没有避风港,你千万不能乱逃,越逃死得越惨,只有勇敢的迎风而上,始终让舰首迎着风浪,这才可能活下来。
同时遇上风暴时还有一大忌,那就是让船只随风浪漂流,这绝对是死路一条,必须让船只保持一定的动力,所以要挂侧舷帆,同时轮桨手要出巨桨,拼命的划,让船只拥有足够的动力去保持正确的航向。
风越来越大,吹得人站都站不稳,浪越来越高,几乎卷到了甲板上,大海开始咆哮了,就象龙王的愤怒,掀起山一样的巨浪,似乎要倾覆一切,原来的巨舰在这一刻显得如此的渺小,仿佛一个火柴盒在海面上飘摇。
船员们也开始咆哮了,在船长的指挥下,齐声喊着震天的号子,挥汗如雨,划动着巨桨,调整着风帆,掌握着航向,向风暴的正面迎冲上去;
那感觉就象是沙场上的孤胆将军,面对着铺天盖地的敌人,毅然举起了长刀,催动着战马,迎着磅礴无边的敌人冲去。
耳边只剩下巨大的风浪声,连旁边的人说话都听不清了,巨浪拍击着船头,有时甚至将整个船头淹没,船体一下子被抛天了空中,一下子又被抛入浪底;
但在船员们歇斯底里的咆哮声中,船头始终迎风而上,劈开一层层高一样的高的巨浪
第779章宝石之国
亲们:九月一号,新的一月,昊远跪求保底月票。
经过一个多时辰的奋力拼搏,风暴终于慢慢变小了,起伏不定的船体开始平稳了下来,但暴雨并未平息,天空仿佛灌铅一般,雨水瓢泼而下,不断地冲涮着船体。
稍远些视线就变得朦胧不清,杨逸命令瞭望手爬上高高的桅杆,用灯语传讯,询问各舰的情况,同时要重新调整航线。
之前为了抗击风暴,舰队一直是迎着风浪航行的,已经偏离了原来的航道不少,在大海上航行,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必须及早调整航向才行,不然有可能跑到南极去也难说。
天上浓云未散,大雨滂沱,这个时候难以通过观测太阳来确定航向,唯一的方法只能是通过指南针来纠正。
桅杆上传讯兵很快将讯息反馈回来,有两艘战舰失踪,这个消息让大家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刚才和狂风巨浪拼搏时,各船之间实际上基本是各自为战,旗舰的命令根本无法传达到所有的舰只上。
“大人,失去联系的都是外围的千料战舰,其中还有一艘是炮舰,以这次的风暴强度推测,只要船长指挥正确,咱们的千料战舰都不应该有什么问题,大概他们只是航向稍偏。暂时失散而已。”
乐毅的话更象是在安慰杨逸,因为在那样的狂风巨浪之下。什么意外都有可能发生。
“命各船尽量散开寻找,同时一齐击鼓、桅杆上挂上指航灯。务必要找到失去联系的两艘船。”
“喏。”
命令很快下达,各船开始散开,同时齐声击鼓,在海面上,鼓声能传出很远,失散的舰只就算看不了桅杆上的导航灯,只要听到鼓声,也能向舰队靠拢过来。
借乐涛吉言,舰队在附近海域寻找了将近一个时辰。终于找到了两艘失散的战舰,船与人比安然无恙,两艘战舰回归之时,各船上的水手争相冲上甲板,又跳又喊,兴奋无比的欢迎着同伴的归来,那激动的神情没有丝毫做作,仿佛彼此已失散了十年才得以重逢一样。
这种感情是在陆地上难以体会的,在生与死的搏击之后。兵士间的感情在风暴中无形间有了一次升华。
这是舰队出航以来,首次遇上风暴,也许,在今后的生涯中。大家还会遇到无数次风暴,但第一次的意义永远难以比拟,这一次证明了舰队有抵御风暴的能力。让大家倍增了征服远洋的信心。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黄昏时分。海面上的风雨彻底散去,一道彩虹飞架在海面上。显得无比的瑰丽,夕阳的余晖把海面点染得金光鳞鳞,流金溢彩。
清娘、秦国大长公主、阿黛拉三女劫后余生,复见海上惠风和畅,霞光万道,脸上也充满了欣然之色,四人于上层甲板上用过晚餐,又泡上一壶清茶,对坐聊天。
秦国大长公主一向习惯喝团龙茶,也就是煎煮过的茶,到了海上,杨逸也一并要求她改喝清茶了,因为清茶有很好的预防败血症的作用。
几人聊了一会儿,清娘犹豫着问道:“杨大哥,咱们到了印度还要打仗吗”
阿黛拉和赵倩也立即望向他,等着他的回答。杨逸想了想,实话回答道:“仁宗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