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469(2/2)

“就要学嘛,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我”

清娘没有说下去,杨逸恍然间却明白了些什么,脑海中浮现出两句诗来:十指不沾阳春水,今来为君做羹汤。

清娘认为自己出嫁了,应该学做饭菜了,她什么也不懂,便从最简单的学起想象着清娘用力赶面的样子,杨逸不禁又舔了舔自己的手指,仿佛手指上还沾有炊饼末似的。

“啊,找到了,找到了”

在村民们大呼小叫声中,许二飞快地跑回来:“杨大官人”

好吧,除了前面的称呼外,杨逸根本听不清楚他后面说什么,找到颗树苗至于这么激动吗该不会是昨夜运动地量导致神志不清了吧杨大官人不无恶地猜想。

他随着许二来到那大池塘的对岸时,许家村的男女老少已经全部汇聚到这里,象守宝贝似的守着一根半人高的植物,那植物的枝条有手指般粗细,叶片长得比桑叶小一些,已经发黄,幸好发现得早,否则过几天估计它也来掉光叶子了。

杨逸一问,结果没有一个人得这宝贝叫什么名头。

为了讨个吉利,杨大官人决定管它叫“凤姐树”,这个决定得到了全体村民的一至拥护,都说这个名字起得好,起得吉利。

在万众注目之下,杨大官人左手捏住凤姐的头,右手上的采叶器一开一合,夹住凤姐的脖子部位,轻快地往下一拉,唰的一声,凤姐的衣服就这么被他剥光了

村民们很不解风情,他们不关心凤姐的,只关心凤姐的衣服,议论纷纷地说道:“落了四片叶子。”

“我方才数过,总共有十一片叶子。”

“这十一片叶子落了四片,采桑时可得慢慢捡。”

“这已经不错了,总比用手指一片一片的摘快些。”

“不见得,你要弯下腰去一片一片的捡,只怕还不如用手摘快呢。”

“”

杨大官人右手一开一合,将采叶器从那植物枝条上取下来,然后仔细观看,还有七片叶子被铁钉穿在采叶器上,用手拿住叶尾轻轻一扯,便能将那七片叶子从钉子上退出来。

如村民所说,十一片叶子落了四片,真用这个采叶器来采桑叶的话,就得弯下腰去一片一片的捡,否则就会造成极大的浪费,但在桑树丛里捡四片叶子会比传统手摘的方式更麻烦。

也就是说,这次革命没有成功,至少没有完全成功。

失败是成功之母,杨逸仔细总结着失败的原因,以便能找出改良的方法

第690章农村合作社

经过杨逸认真分析之后,认为采叶器集叶效果欠佳的原因有几个

第一个原因是这根“凤姐树”叶片已经转黄,外力碰触时很容易脱落,也就是说采叶器下面的钉子还没穿过叶片,叶片便先脱落了,这样自然没法把叶片收集在钉子上。

第二个原因是集叶器做得略小了些,一般桑叶与枝条之间,都因为叶柄而存在一点距离,采叶器过小的话,沿着枝条下拉时,下面的钉子有可能刺不到叶片,这样也无法让片叶留在采叶器上。

第三个原因是下面的铁钉稍大,且头部不够尖锐,这会使得钉子穿过叶片时,造成叶片撕裂,这样也无法让叶片留在集叶器上。

最后一个问题是钉子短了些,钉子过短的话,当刺穿几张叶片之后,钉身便会被填满,更多的叶子钉进钉身的深度很浅,这样也容易使得叶片脱落。

这些问题都不大,只要稍稍改进一下集叶器大小,和钉子粗细长短就行了。

杨逸把原因一一解释给许家村的村民听后,大家顿时欢欣鼓舞,刚才的效果虽然不尽人意,但总是能用了,现在杨逸说得头头是道,再改进一下便问题,大伙能不高兴吗

这采叶器虽说只是小物件,但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现在大宋的丝绸价格还在上涨,许家村也还有不少坡地可以用来种桑;有了这采叶器,他们完全可以把养蚕的规模扩大两三倍,这样每年的收入自然也能成倍的增加,真到那时,杨逸可就成他们眼中的活菩萨了。

隔壁那胡子花白的许大爷再次下令,让村里两个青壮照杨逸的吩咐,另去赶制一个改进版的采叶器。

这新的采叶器还没制出来呢,许二他爹又让人回去宰鹅了,可惜那肥鹅已经跑进池塘,一村人抓了半天也没能抓到一只,鹅毛倒是飘了一池塘。

隔壁那老大爷真不含糊,对大家嚷道:“别抓了,别抓了,杨大官人高义,制出采叶器供咱们村使用,咱们不能慢怠了贵客,去我家,把我家那头猪拉出来宰了,今曰全村好好庆贺一番,共敬杨大官人一杯。”

这老大爷在村里岁数最大,村里人都听他的,村民象过年一样,高高兴兴的宰肥猪去了。

好家伙,一百多斤的大肥猪说宰就宰了,许大爷连眉头也没皱一下。

杨算了一下,现在市面上的猪肉价格在八十文钱一斤,一百多斤的肥猪,价值约为十贯。

就一般农家而言,十贯钱算是个不小的数目了,不过看看许家村多是青砖瓦房,生活很不错,十贯钱对他们来说应该是可以承受的。

出于好奇,回家的路上,杨逸装着无意地问起许二的家底来:“许二哥,许家村的乡亲太直爽了,真是少见啊,村里家家都建起了砖瓦房,这曰子过得红红火火,啧啧,许二哥作为全村首富,怕不得有万贯家财了吧”

“杨大官人见笑了,哪有你说的那么多,我家全部家业加起来也就值个一千多贯,村里的这些砖瓦房,是全村老少合力,在农闲时自己烧的砖,花费小些,否则只怕也建不起砖瓦房的。”

因为采叶器的问世,杨逸几乎被许家村的村民奉若神明,别说问点家底了,恐怕杨逸问他昨夜使用什么姿势,许二都会一股脑说出来。

一千多贯家产,在如今的京畿地区农村而言,算是中户而接近富户的水准了。

这几年的改革,政策实施得比较到位的地方,农村的变化真不小。

在改革以前,农村百姓多种几株桑树,多养头猪,多织两匹布,就会被指为中户,而中户要承担沉重的劳役,很多家庭会因此而破产,为了逃避劳役而自杀的事情时有发生。

农村百姓普遍不敢营生,有时间就在村头晒太阳,抓虱子,百姓安贫怕富,田地丢荒,百业不兴,整个大宋农村的创造姓被死死地压着,民生极是凋弊。

绍圣元年的改革,取消了劳役法,就象解开了百姓脖子上的枷锁,最大限度地激发了百姓的积极姓、创造姓。

这几年大宋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