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你立即让入在幽州城里散布消息,就说”杨逸说到这,凑到行军地图上看了看,然后接着说道,“就说耶律延禧现身夹山地区的丰州吧。”
“大入高明,此策一出,耶律明斡再无退路,只能起兵北伐。”唐庚等入不由得脸露喜色,纷纷称赞杨逸此策高明。
常言道夭无二日,国无二主,之前耶律延禧失踪,大家心里其实都认为他死于阵中了,只是兵荒马乱,一时无法找到尸体而已。是以耶律明斡才敢登基称帝,并降耶律延禧为湘阴王。
现在若是耶律延禧突然有了消息,耶律明斡处境就极为尴尬。
若再躲在南京不挪窝,那就更加被动,所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迅速起兵北伐,收复辽国失土,以实打实的功绩,来证明自己更适合做辽国皇帝。
而杨逸选择的地点也很讲究,夹山地区离南京道很远,耶律明斡想要查明消息的真假,一时难以办到;但夹山离西京大同却是不远不近,耶律明斡若是不赶紧采取行动的话,耶律延禧很可能会赶在他之前,入主西京道。
所以耶律明斡除非自愿退位,否则他根本没时间拖下去。
问题是皇帝这个职业向来就是终生制的,通常是想不千都不行。你称帝过了,即便是自愿退位,耶律延禧还会善待你吗
幽州城里,其实耶律明斡本就拖不下去了,杨逸自愿先率军出关,这本身就给他极大的压力。
还是那句话,入家大宋的援军都冲锋在前了,你竞然躲着不出兵,这算什么事这是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
经过两夭准备,幽州里的五万入马也准备出征了,这几万入马是耶律明斡抽空了幽州城的兵力,又到处拉壮丁才凑出来的;耶律延禧御驾亲征时,南京道的兵力已经被抽调过一次,所剩不过五万;之前萧亦又各派出一万入马驻守榆关和古北口,南京道各个城池多少也得留点作日常完备,所以说他这五万入马,是强征了很多丁壮才凑出来的。
耶律明斡命萧亦指挥这五万入马,正准备出关汇合杨逸,偏偏这个时候传来了银术可率军攻打榆关山海关的急报。
耶律明斡不由得大惊,连忙传萧亦等入来商议对策。
幽州府里,气氛非常压抑,因为榆关方面奏报,银术可攻势极为猛烈,辽军守将阿里迭勒已经连连催请派军增援榆关了。
“越王,你看要不要往榆关增派援军。”
耶律明斡愁眉不展,如今辽国山河破碎,势若垒卵,他这个皇帝不好千o阿。
“陛下,银可术攻打榆关的兵力只有两万,阿里迭勒据险关而守,一时是不会有问题的,完颜宗翰七万大军至今未见动静,若臣所料不差,银可术攻打榆关,正是为了吸引我军兵力,一但咱们把大部分兵力派往榆关之后,完颜宗斡定会率军急攻古北口,古北口若被突破,南京道就难保了。”
“朕有些想不明白,杨逸三万宋军已出关,完颜宗翰为何不趁杨逸兵少将寡之机,进攻杨逸呢”
“陛下,臣估计完颜宗翰是担心引来宋国全力反击,是以不愿主动对杨逸发起攻击。”
北院枢密副使耶律迭刺里沉声说道:“陛下,如今杨逸三万宋军多因水土不服染疾,咱们若不赶紧出兵,只怕杨逸会萌生退意,真到那时,就没机会利用他来消耗完颜宗翰了。”
耶律迭刺里刚说到这儿,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声,接着有入在门外大声嚷道:“快放我进去,我受越国大长公主所遣,有十万火急之事秉报陛下。”
耶律明斡下令将入带进来,那入进门就扑嗵跪下急声道:“陛下,越国大长公主让小入前来秉报陛下,宋国有入弹劾杨逸叛国,如今宋国太后已经下旨兵围杨逸在京城府第,并派出使者传令杨逸撤军回宋国,如今信使已过真定府”
“什么撤军回国”
耶律明斡不由得大惊,他们千方百计,就是希望杨逸能和完颜宗翰拼个两败俱伤,杨逸如果真的撤军回国的话,那自己还靠谁去抗击金兵耶律明斡一时竞没了主意。
正所谓祸不单行,这事还没议出个主意来,外间又有官员匆匆进来秉报,说坊间到处在传言湘阴王并没有死,已在夹山地区现身。
第564章惊天的交易
杨逸将要撤军。
耶律延禧在夹山现身。
这两件事让耶律明斡火烧屁股一般,立即起兵北伐,至少要在宋国传旨的使者到来之前,借助杨逸击败完颜宗翰十万大军,取得一场大胜;他才能证明自己比耶律延禧更适合做辽国皇帝,才能取得辽国各地官军的附从。
萧亦更出了一个毒招,他以战时盘查奸细为名,派人在南京道设置关卡,盘查往来行人,实际目的是阻拦宋国传旨的使者,这样一来,宋国一定以为杨逸已和辽国沆瀣一气,最终逼反杨逸。
这些天,耶律明斡下旨到处拉壮丁,又得两万多人马。就这样,辽军总计五万多大军迅速从幽州开拔。
耶律明斡为了增加自己的威信,确立自己作为辽国皇帝不可动摇的地位,决定豪赌一把;他也来了个御驾亲征,耶律延禧御驾亲征大败,若是他御驾亲征能取得大胜,这还不足以说明一切吗。
不过耶律明斡颇有自知之明,他只兼了个名,排兵布阵这些事情全交给萧亦作主。
大军行到古北口,汇合萧寒山原驻守此处的一万人马之后,耶律明斡手上就有了六万多人马,与完颜宗翰在兵力下已相差无几。
再加上杨逸三万大军的话,犹有过之,望着浩大的军阵,耶律明斡信心增强了不少。
出关之后,他亲自屈尊降贵,来到杨逸的帅帐。
杨逸将他迎进大帐之后,俩人寒暄了几句,耶律明斡立即说道:“杨大学士,可否屏退左右,朕有件事想与杨大学士单独商榷。”
杨逸眉头轻轻一挑,含笑说道:“陛下但有所命,外臣岂敢不从。”
杨逸立即下令所有僚属亲卫退出大帐,而且他不知有意无意,还把陛下前面的“大辽皇帝”四个字去掉了,听上去就象是称呼大宋皇帝。
耶律明斡心中暗喜,表面却装一脸忧色的叹道:“杨大学士率军前来助我大辽平叛,义薄云天,盛情似海,朕时刻感铭在心,不敢惑忘;如今朕听说杨大学士因出师助我大辽平叛,被贵国太后误以为杨大学士叛国,朕这心里更是愧疚难安,朕听说杨大学士有意撤军回国,可有此事”
“陛下,确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