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那我可不客气了,我听说院里正在考试招人,公公能不能安排一下,让我也去考考。”
“什么杨学士您要去考考试”
李四喜眼珠子差点丢地上,咧着嘴都忘了合上,他甚至又仔细打量了杨逸一遍,以确定眼前这位真是大宋翰林大学士。
“呵呵,公公不必惊讶,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我在绘画方面十分欠缺,如今闲来正想习画,这不就想到公公您了,公公您这儿人才济济,这个忙您可得帮帮,必不忘公公您的好就是。”
杨逸这么一说,李四喜哪有不肯之理,连忙着人去安排,不管杨逸怎么玩,让他尽兴就好,能和杨逸攀上交情,这可是他早就巴望的事。
就这样,松柏下的考生后多了一张小案,杨逸身穿儒衫,有如一个风度翩翩的书生,便是主考李唐也没注意到他。
杨逸低着头,开始研墨调墨,今天的试题是唐人诗句:竹锁桥边卖酒家。
考生要根据这句诗的意境,作出一副画来,李逸以前有一定的功底,回京前,杨逸和又清娘在杭州天天临摹大师画作,谈不上出彩,但提笔画出几样景致儿是不成问题的。
从这句诗看来,翠竹、小桥、酒家是诗句中所描绘的实体,只要不傻,这谁都知道。
而关键之处是如何处理这几个实体的空间关系,说白了就是怎么布局,怎么着墨,以哪个为主,哪个为次,重点突出什么,如何才能让你的画生动地把这句诗的意境描绘出来。
俺家清娘说了,绘画关键的是意境,否则你画工再好,你也就是个画匠,成不了大师。
俺家清娘还说了,落笔前一定要在脑海中把整幅画清晰的构思出来,先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影像,甚至一草一木的浓淡先后都构思清楚,才能落笔,这样的画才具有神韵。
俺家清娘还说了,画画是用意,不是用手嗯嗯,这一点杨大学士至今还有些迷迷糊糊,这不用手,俺脑海中想得再好,别人也看不到呀
俺家清娘又说了算了,清娘那丫头说的可不老少,要是全把她的话想一遍,这画也不用画了,直接交白卷吧,不这会太丢人吧听说钱钟书考数学也交过白卷来着。
对了,俺家清娘还说了,作画要神到,俺这都想到钱老考数学的事去了,算不算走神
竹锁桥边卖酒家,竹锁桥边卖酒家杨逸开始在心里反复念着这句诗,翠竹、小桥、酒家,这到底哪个才是关键呢
要不要画个武松在景阳岗狂饮十八碗的画面呢或者孙二娘卖酒,还有人肉叉烧包算了还是画武松吧,杨逸脸上慢慢露出了笑容,开始、沾墨、下笔,旁边是小桥,嗯,这个跟清娘画过,照搬;桥头是翠竹,这个更好画,我画我画再来一根,对了,再加几根笋,有竹没笋不象话,这个更简单,我画,我画咦,这纸怎么这么小呢天啊没纸了,我这酒家还没画呢让武松去哪儿喝酒
难道把这画把到丰乐楼旁边去挂用丰乐楼充数
可主考官不会去丰乐楼看画呀除非在丰乐楼请他一顿,不行,那地方菜可贵了
怎么办对了,后世开车在路上,一般看到“汽油10元升”的字样,就知道到加油站了。
嗯嗯,酒楼没地方画了,就在竹子上挂块牌吧,这样人家也知道这儿有酒家了。
三碗不过岗。
杨大学士大笔一挥,五个字龙飞凤舞、气若游缕呃,怎么能这么说呢应该说气吞万里如虎才对,嗯,要不要把“武松在里面”这几个字加上去呢算了,人家也不知道武松是谁。
咦怎么都看着我呢
杨逸本就是后来人,加上把自家清娘的话想了又想才下笔,前面的十来个考生早就交完卷了,一个二个都围在左近看他作画。
杨大学士有些腼腆,红着脸向大伙拱拱手,把画交上去,主考官李唐得了李四喜的交待,也没叫破他的身份,含笑接过他的画,走进了考官们所在的学舍。
李唐并不老,不到三十五岁,河阳三城人,人物风流俊雅,前两年才进画院,擅画山水,兼工人物,如今已是待诏之职,杨逸在世后时就听过他的大名,据说他的画风对后世影响很大,这次杨逸来画院主要就是想拜他为师的。
等李唐再出来时,杨逸眼睛差点瞎了,一个十岁的年轻人,玉带紫袍,倜傥风雅,不是端王赵佶是谁。
若说赵佶出现在画院不奇怪的话,那他身后跟着的那个人,就让杨逸有些牙疼了。
此人正是在杭时被他拒绝的米友仁,他身上穿着待诏的官服;显然,他已经成功进入画院了,杨逸再看看赵佶,心中便了然,看来人家米有虫是另攀上高枝喽。
赵佶和米友仁见了杨逸,也不禁愣了愣。
杨逸与赵佶之间其实谈不上深仇大恨,以前不过是一些意气之争,数年地去,大家一直相安无事,谁也没去惹谁,但毕竟有过冲突;现在忽然在画院遇上,赵佶和米友仁和李唐站在一起,显然是考官,而杨逸竟在客串考生,这情景下见面,彼此间不由得大眼瞪小眼,就是不说话。
李唐拿着两幅画,对下面的考生说道:“这次参试的十六人中,只有两人的画充分描绘出了竹锁桥边卖酒家意境;而大多数人都把如何体现竹林桥边的酒家作为画面重点,或远景,或近景,或热闹,或清幽,不一是足;但其实,竹锁桥边卖酒家这句诗的意境不在竹林,不在小桥,更不在酒家,而在于一个锁字,怎么用笔墨把这个锁字体现出来,这才是关键。”
第375章翰林画院中
杨逸看到,李唐手上拿的两张画中,有一张竟是自己的。
嘿嘿竹锁桥边卖酒家,俺画竹画顺手了,画得太多,结果弄得酒家都没处“建”了,只挂出一块牌子:三碗不过岗。
竟然也有人明白这三碗不过岗是什么意思
只听李唐呵呵地笑道:“大家先看这一幅,画工虽然咳咳画工虽然有所欠缺,但用墨流畅”
能不流畅吗那可是太流畅了俺可是一气可成的,对李唐批评他画工欠缺,杨逸也不计较了,这肯定是先抑后扬,俺就想知道俺进步在哪就行了。
“此画的作者,没有去描绘酒家如何热闹或清雅,桥头一大片的翠竹,只在翠竹间挂出一块牌子:三碗不过岗。从字面上可见是酒家的招牌,但光这块招牌,已经能让人想象翠竹之后定有酒家了”
当然,以前俺开车找加油站就是看牌子,习惯成自然。
也不光俺这样,老杜有诗云:千里乌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可见老杜想喝酒了,也是先找招牌的。
“这不见酒家,只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