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杨逸见他不依不饶,这才抬起头来说道,“我也不勉强你了,不想进京你就回去吧”
“好哩,多谢姑父大人”
“先别忙着谢,等你能游上岸再来谢我吧”
“不是吧,姑父大人,您这这”
“这什么这你一身墨迹,我没直接扔你进河里洗洗就算好的了。”
“没有啊,我身上哪来的墨迹”
“脑门上这不明摆着吗一横一竖,东两点西两点,乱七八糟。”
苏五郎下识意地摸了摸自己的脑门,忽然明白他另有所指,不禁有些窘迫地说道:“姑父大人,您有话就直说,别绕着弯子欺负人啊我知道,那米友仁为人确实不厚道,不过”,
“不过什么知道他为人不齿,你还往他跟前凑,很好,我也不揍你,岳父大人年纪大了,就让他活动一下筋骨吧”
小五脸色一片惨淡,吊眉丧眼地说道:“姑父大人,您就饶了我吧。小五平生喜爱唯书画耳,那米友仁人品虽然不佳,但于书画上确实有过人之处,小五与之交往,只习其才,不习其性,这有何关系呢”
“小五,你说说孟母三迁所为何来孤儿寡母的,好好的地方不住,为何来回折腾着搬家嗯”
“这姑父大人,我已经是成年人了,知道分辨是非,该学的不该学的,我心里有数。”
“进京再说吧,若不是看你这把年纪,那天我就收拾你了,我刚刚给米友仁吃闭门羹,你随后就把人领进来了,这象是大人做的事吗”
苏五郎尴尬之极,此事确实是他不对,当日和米友仁打了赌,才做出那种事,现在想来确实欠妥,因此他再不敢分辨。
其实他年纪和杨逸仿佛,可谁让杨逸是他长辈呢,杨逸这样训他很理所当然。
杨逸是恨铁不成刚啊,苏家人丁兴旺,子子孙孙数都数不过来,可目前只有长别苏师德在建康为官,这大好的资源就这么浪费了;
偏偏杨逸自己又是独苗,想找个帮衬都没有,这小五他最好看,却又去沾染米友仁那种人,怎能让他不气恼
被他训了一顿,苏家老五终于老实了,乖乖地跟着他进京。
三月二十一,阔别京城半年之久的翰林大学士,杨逸,杨骠骑,杨扒皮,终于又踏进了东京城。
据后来东京的小报说,当时东京城的百姓、明显感觉到地面震了三震
第366章春风不改旧时波
船儿悠地驶进了东水门,东京城比以前更繁华了,南来北往的舟楫连成一片,整条汴河几乎拥塞住了
江南的米粮、布匹、茶叶,荆襄的瓷器、漆器,南洋的珍珠、玛瑙、象牙、玳瑁,日本的硫磺、宝刀、屏风、折扇,无数的物资都通过这条汴河源源不断地输入东京。
船夫们赤着膀子,喊着号子,撑舵的,掌帆的,拉纤的,船上岸上,处处是人。
岸边的柳荫下,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摊,卖香药的、卖幞头的、卖鞋袜的、卖珠花头面的、卖小食的、卖鱼卖肉的,应有尽有,叫卖声此起彼伏。
还有在河边垂钓的、读书的、下棋的、玩耍的、放纸鸢的、处处挤满人影;
驴子背上驮着货袋、独轮车上推着各种物什,卖凉茶的摇头扇子赶虫;
收税的小吏、维护治安的衙役,骑着宝马的公子哥招摇过市,坐着香车探头出来观看街景的贵妇名媛
看到这些,杨逸只是觉得东京城比以前更繁华了,而作为第一次踏入东京的慎子,眼睛早就看花了,嘴里不时发出毫无营养的感叹加果杭州是天堂,那东京是什么不知道,慎子就觉得自己是在做梦。
不光清娘想家,杨逸也有些想家了,韩碧儿在年前产下一子,他至今没见过呢。
不知为什么,离家越近,那种近乡情更却的感觉越是强烈。
终于到家了朱门大户,玉宇华庭。
一别半年,看到夫君跃马归来,连十三娘也不禁泪眼朦胧,问一声,泪一滴,点点染红妆。
反倒是杨氏了有孙儿分神,没有像往时一样唤儿声声。
杨逸进家得到的第一个消息,就是她又把二蛋给霸去了,韩碧儿要见儿子,也只得成天往杨氏那边跑。
“来,二蛋,让爹先瞧瞧”
杨逸有些急不可耐,对据说长得象自己的二蛋有着超乎寻常的“好奇”心,只能说是好奇心了,老大老二都不像他,只有老三像,二此一,少则为奇。
大厅里几个女人含笑看着他小心翼翼地从杨氏手上接过儿子,杨氏还有些不放心,嘴一唠叨个不停:“儿啊,你可要小心点,手臂要托孩子的脖子,孩子还小,这颈椎可经不得晃悠,瞧你这笨手笨脚的,这左手用来干嘛还不快托住孩子的臀背”
不管杨氏如何罗嗦,杨逸只顾着往二蛋脸上瞧,三四个月大的人儿,粉嘟嘟的,白里透红,那种感觉杨逸难以形容,反正就怕一碰就给碰坏了。
嗯嗯,两只眼睛黑亮有神,迎着门外射进来的光线时会轻轻眯起来,有藐视一切的的气概,像我不错,不错,嘴巳也像,还有耳朵,也像。
这鼻子好象也差不多
“青叶拿镜子来”杨大学士许久不照镜子,对自己鼻子的模样有些模糊,有必要重新认识一下才行。
他这一嗓子喊出,杨氏的一阳指立即就到,重重地点在他额头上:“你休得胡来,小孩子不能照镜子,照了镜子晚上睡觉会做恶梦哭闹。”
杨逸一脸无辜地解释道:“娘,你误会了,我让青叶拿镜子是要照我自己”
“这好生生的,照你自巴干嘛”
“这”杨大学士总不好说记不清自己鼻子长什么模样了,一时语塞。
十三娘、韩碧儿她们一个个不是仙女就是狐狸精,杨逸的心思岂能瞒得过她们,几人对视一眼,纷纷掩嘴而笑。
不管了,不求全像,有进步就行。
二蛋很快被杨氏抢回去,留在杨逸手上她感觉总是提心吊胆。
这时在十三娘的鼓励下,老大铁蛋衙内有些忐忑不安地走上来,他的小脑门上留着“鹁角”,所谓的鹁角,是时下小孩子最普通的一种发型,整个小脑袋剃光,就在顶前留一小块头发,若是头发长了便用丝绳扎缚起来,成一个小小的辫子。
铁蛋衙内挪着小步,好不容易走到杨逸面前,也不敢看他,身子歪歪斜斜地跪下,磕了个头脆生生地叫道:“孩儿拜见爹爹”
才两岁多的孩子,也不知道是谁教他的。
见他虽然生分,但有规有矩,杨逸老怀大慰,将他抱起来问道:“这是谁教你的”
铁蛋衙内立即回望十三娘,小声地答道:“是娘亲教的。”
“娘亲还教了你什么”
“三字经娘亲说这是爹爹给我写的。”
“哈哈哈,好,你背来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