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93(2/2)

礼部官员出城西十里长亭相迎,规格还是廷高的,由礼部左侍郎杨畏亲来,杨逸从去年九月出使辽国,一去竟是四个月,功劳、苦劳都是一大串,由礼部侍郎出迎到也不过分。

出使前,杨逸曾到礼部去学习过出使礼仪,当时就是杨畏接待的,两人也算是熟人了,自然少不了一翻寒暄。

“杨学士此翻使辽,救安肃于危难,大败萧达林四万辽军,更以节理力压辽国君臣,使其不得不同意减免岁币,杨学士劳苦功高,本官是佩服之致啊”

“杨侍郎谬赞了,下官相信,若是杨侍郎为使,以您的经纬韬略,定比下官做得更好”

两人哈哈一笑,一同上车回城,杨畏此人确实挺有才的,现在和新党也走得极近,但他善于见风使舵,因此杨逸不愿和他多说什么。

进城之后,杨逸让人先将清娘送回府,自己随杨畏去同去礼部,当礼部官员看到他拉着两大车珍玩财宝,前来报备造册时,都不禁倒吸了口凉气;

宋辽互派使者时,通常也都有礼物赐下,但象杨逸这样,赐给使者个人两大车的,还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这下连李清臣也被惊动了。

弄清事情原由后,他把杨逸叫到自己的签押房说道:“辽主所赐财物,你尽数上缴朝廷吧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些棘手之财,不要也罢”

按惯例,出使所得赏赐,回国后只须如实上报朝廷,赐给使者本人的财物还是归使者所有,但这次辽主赐给杨逸的实在太多了,事有反常必为妖,李清臣怕杨逸年轻不懂事,是以特意把他叫来提点。

“多谢李尚书提点,下官一定如数上缴。”杨逸长身一揖,稍作迟疑后问道:“敢问李尚书,如今朝中情形如何”

李清臣不动声色地看了看他,摇头说道:“不好,朝中随时可能再起滔天巨浪,老夫思虑许久,你还年轻,还是避开这次风浪为好,若有可能,老夫会尽快给你谋求外放,你自己当有个心里准备”

“为何”

李清臣擅作主张,差点没让杨逸跳起来。

结果李清臣一见他有顶撞之意,先拍桌子喝道:“老夫这全是为了你好,你别不知轻重再者,你虽是状元出身,但按朝廷惯例,若没有外放资历,一样难以进入中枢,就算陛下宠信,不拘一格加以擢拔,你也难以服众,你明不明白”

看着李清臣表面虽然严厉,但那份殷殷关切之情显露无疑,杨逸沉默了

第127章老娘变二娘

同文馆中,张士良除了承认陈衍在高滔滔病重期间、曾有专权行为外,其的咬死不松口,这让新党极为被动。

首相府的书房里,章惇几人对坐良久,个个神色凝重。

道理很简单,无法追废高滔滔,就无法给元祐年间废除新政的行为作盖棺定论;

更无法撼动隆祐宫里的向太后,新党之前所做的一切,不但都将付之东流,还将招来旧党更加猛烈的报复。

蔡京沉吟着先开口道:“宫外不行,不如咱们从宫内想想办法,自孟皇后被废,正宫之位一直虚悬,刘贵妃怀了陛下的龙种,已经将近五个月,若是顺利诞下皇子,便是无可争议的大位继承人了;

因此,咱们不妨推刘贵妃一把,刘贵妃出身卑微,向太后瞧她一直不顺眼,前翻还将她打入冷宫,差点施以极刑,刘贵妃心中岂能没有些怨恨

此时咱们若是将她扶上皇后之位,多少也能与向太后抗衡一二,将来一但她顺利诞下龙子,对咱们更是有利。”

蔡京所言,不失为一步好棋,只是现在离刘贵妃分娩还有五个月,而且她生男生女尚未可知,而赵煦却象风中残烛,谁也不知道他还能支撑多久,是三年、五年;还是三天、五天;总之难以预料,因此蔡京这步棋未免有些远水不解近渴。

章惇手指断断续续地轻敲着桌面,先表态道:“无论如何,皇后之位确实不宜久悬,眼下刘贵妃身怀六甲,乃皇后之位的不二人选,明日咱们就促请陛下立后,各位以为如何”

此事对新党有利无害,各人自然不会反对,但大家也明白,这只是长远之计,于眼下的危机未必有多大用处。

张商英接口说道:“张士良这边也不应就此放弃,咱们可先上奏陈衍勾结司马光、刘挚、梁焘、吕大防等人,疏隔两宫,斥逐刘瑗、焦守一众随龙内侍,剪除人主心腹羽翼,欲行废立之事。”

章惇把张商英这翻话细细想了一下,认为值得一试,张商英的意思无非是先坐实陈衍与司马光等人的谋逆罪名,如此一来,虽然没有直指高滔滔授意废掉赵煦,但陈衍是高滔滔的贴身太监,给陈衍定罪,也就达到了影射高滔滔的效果。

潜在的意思也就是说:若没有高滔滔授意,陈衍一个太监哪来的胆子,竟敢勾结外朝行废立之事

在目前找不到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也只能用影射的办法了,只是想通过这些影影绰绰的方式,让赵煦狠下心来追废高滔滔,希望总是渺茫了些。

林希则更狠些,只听他说道:“章相公,咱们何不让刘贵妃去向陛下点明,向太后一直对遂宁王关爱有加,而且大宋有兄终弟及一说;其它的无须多言,相信陛下也定能醒悟;如此一来,未必不能促使陛下废掉宣仁太后。”

常言道成者为王败者寇,说是为理想也好,为权位也好,当初旧党打击新党时,甚至利用一些传闻轶事,任意加以穿凿附会,对新党成员进行诋毁迫害;

现在双方到了你死我活的关口,新党还有必要严守君子准则吗

正所谓一路通,路路通,蔡京很快接口道:“当初宣仁太后、与向太后对陛下生母朱太妃极为刻薄,因朱太妃出身寒微,便任意喝斥责罚,视朱太妃如奴仆一般,咱们何不让刘瑗、焦守在陛下面前多提提这些旧事”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一个包罗万象的计划慢慢浮出了水面。

大宋立国至今,官员的任命和升迁自然形成一了套规则,有些东西不一定有明文规定,但大家都必须遵守。

一般考中进士后,直接留京或是外放,这个倒不一定;但是有一点,象杨逸中进士后直接留京的,必须外放至少一任地方官,有了外放的资历,才可能进入朝廷高层;

这种规则还是非常科学的,否则你一直在京城,对如何治理地方并不熟悉,让你进入高层后,制定出来的政策很容易脱离实际,于国于民皆无益处。

杨逸无意打破这套合理的规则,也不是舍不得离开东京这个繁华之地,他只是觉得,新党正处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在这个时候要求外放,就象当逃兵,这是杨逸无法接受的。

李清臣仿佛看透了他的心思,苦口婆心地说道:“老夫并非纯粹是让你逃避这场风浪,你想过没有,你如今已经是集贤院直学士,这次出使辽国,又有大功于朝,朝廷不得不赏,若是再让你留京,官职往上一迁,你也基本算是进入朝中高层了,这违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