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81(1/2)

的,洪松写给族叔洪廷臣的。

前阵子他忙于奔波于通政司和锦衣卫刷名望,没有时间一一去找地方送信,主要原因也是不能指望这些收信人救父亲。现在既然暂时清闲下来了,那么就该抓紧时间把信都送到了。

打定主意,方应物便带上信件出了门,先去了翰林院给商良臣送信。商良臣是成化二年的进士,然后进了翰林院,如今担任编修。历史上商良臣默默无闻,好像最高也就做到了侍讲,也许是父亲光环太过于耀眼的因素。

在翰林院大门外,一回生二回熟,方应物将信件递给了门官,然后站在门廊下等待回音。

没过多久,门官回转传话道:“商编修请你进去说话。”

便有杂役引着方应物向里面走去,一路看来,这翰林院里树木森森,确实清幽雅静。

一直走到了学士公署,仍没有停步,又绕过公署来到了后面。方应物就看见一片空地,中有两颗柏树,柏树旁边建有一座亭子。

此时亭子中有七八个人,都是宽袍大袖,儒雅不凡。众人各自围坐,一边品茗一边畅谈诗文经史。

那杂役见方应物看得入神,便主动介绍道:“此两颗柏树名曰柯柏,亭子名曰柯亭,名字皆来自于景泰初年的状元学士柯潜。”

这个人方应物倒是知道,也是翰林院里一代文宗,掌院事的学士。他在翰林院里呆了二十来年,堪称宗师级人物,也教导出许多弟子,如李东阳就是。

这位柯学士身居翰林,却喜好山水隐逸之诗,与当时流行的台阁体不大相同,是翰苑风流的代表人物,不过前几年挂掉了。

却说方应物走到了亭子边上,亭中人仍旧在谈笑自若,却有个眼尖的瞅见了方应物,遥遥指着问道:“亭下青衿者何人”

貌似轻佻的话,却引起了一阵轻轻地哄笑。

这充满了优越感的询问,这叫方应物很不爽,用得着刻意显摆你们都是翰林而别人只是秀才么

却见有个年近四十的人站了起来,迈步出亭迎接方应物道:“来者莫非是方贤弟么”

这肯定就是商良臣了,方应物上前几步,做了个长揖,给足了礼数,但打定主意不说话。

商良臣奇怪的问道:“方贤弟为何不出声”

方应物又拜了一拜,朗声道:“翰林院的规矩,似乎是不出声在下进了此处,效仿规矩而已。”

本来亭子里的人言谈正欢,但耳朵里听见方应物这一句,谈笑戛然而止,所有目光齐刷刷的射向方应物。什么叫不出声

方应物讽刺了回去:“翰林号称士林精华,面对朝廷不公事情装聋作哑,当然就是不出声了。”

商良臣苦笑道:“方贤弟你这是”

“我只是为家父入庶常感到不值”方应物不忿道,又吟诵出一首绝句:“翰苑曾闻四谏风,家尊伏阙自从容柯亭留尔愁吟老,晨钟暮鼓章疏空。”

听到这种明晃晃的讽刺,柯亭中众人霍然起身,张口欲辩。但面面相觑过后,大都有愧色。从道德上比较,确实败了,完全无法与下诏狱的比较。

成化初年时,翰林院出了四个人,以状元罗伦为首,都是敢于犯颜直谏的,但先后挨了廷杖,并被贬谪到外地。虽然仕途上遭遇挫折,但这四个人却名动天下,人称“翰林四谏”。

因而才有方应物这“翰苑曾闻四谏风”之句,后面就是将自己父亲与翰林四谏并列,再后面就是讽刺一群其他翰林只会躲在翰林院里风流自赏,不敢为朝政发言。这也切合方应物先前暗讽的“不出声”。

好罢,其实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不是人人都是敢直言进谏的人,也不能强求每个人都这样干。但谁让方应物有那样一个父亲,不把其他人对比下去,怎么显得自家人高尚

吹捧父亲这是立场问题,不能动摇。要知道,掌握了绝对道德优势,不去拼命鼓吹,简直就是浪费资源。方应物就是想在这些可能是未来宰辅的心目中,树立起父亲不可磨灭的高大形象。

这时候,方应物再次对商良臣作揖道:“商前辈告辞了”随后转头就走。

众人又听见那少年人边走边高歌道:“长安暑至雨来初,谁家隔巷苦索居。执戟长饥愁曼倩,杜门病渴卧相如。庶常三月伏阙后,何愁万里瘴疠余。正可从容谋谏草,治安惟待贾生书”

自此之后,便有人将方清之列在了翰林四谏之后,并与翰林四谏合称为翰林五谏,至于方应物,就顺其自然的成了翰林五谏组合成员的儿子。

从翰林院出来,方应物就去了刑部,将洪松的信捎给了刑部主事洪廷臣。这位洪大人是成化八年进士,已经在主事位置上做了两任六年,最近正在积极谋求升为员外郎。

如果方应物与刘吉熟悉,还可以帮他通通门路,但可惜现在还没熟到可以开口求官职的份上。

然后到了次日,方应物又转了几个地方,分别把手头的信一一送到,也算了结了事情。

第一百一十五章果然来了

方应物忙着送信和刷名望的时候,朝廷里有些人也没有闲着,比如文渊阁大学士刘吉为了翰林院庶吉士方清之的事情上疏。

由于他是内阁大学士,奏疏直接能送到了司礼监,所以外朝无人得知具体内容,但从宫廷传出的一些只言片语看,大概是要替方清之求饶。

这就让人有些看不懂,朝臣不禁惊呼太阳要从西边出来了刘吉这种人,居然也会做出这种事情

他怎么可能会冒着触怒天子的风险,为了一个被天子打入诏狱的人说话他从来就不会干这种“傻”事的

还有另外一些不闲着的人上疏,要求彻查锦衣卫擅自袭击道德模范方应物的事情,奏疏也送进了司礼监。

这些庙堂上的流程,暂时与方应物无关。却说这日,他终于送完了所有的信,一边考虑明天做些什么,一边走回了浙江会馆。

会馆的黄掌柜坐在前厅上,看到方应物进来,连忙迎上来道:“方公子,你可是回来了,我这里有件事情要与你说。”

方应物见了礼道:“掌柜有话但讲。”

“有个本省同乡,从南边运了大批雕版和一批熟练工匠到京师,打算开一家大书坊。今天那东家来会馆会客时,与我说,开业的时候想请你去捧捧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