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252(1/2)

,而河官坚决不许,这是正确的。若运河水浅了导致不能行漕,朝廷只怕要震怒了。

杨抚台叹口气,“尔等如此绝非良策,先散了去另寻它法,不然追究起来,堵塞运河都是大罪”

又凑上来数十百姓,其中有人叫喊道:“大人此言说的轻巧,还能有什么法子,左右都是个死而已”

巡抚侍卫上前大吼:“巡抚军门在此,谁敢放肆”

百姓齐齐跪倒,但仍纠缠不散,“巡抚大老爷在上,没有活路,我等不如去死”

杨抚台微感无奈,这些百姓也真是被旱情逼急眼了,连他这个堂堂巡抚的官威都不管用了,还在这里死命不散。难道只能让标下官军动粗用强,倒也不是不可以

此时罗参政忽然上前几步,在百姓面前指着李佑大喝一声:“此乃你们的父母官李青天也尔等还敢在此坏了他的大事么”

什么是李青天数十百姓闻言齐声惊呼,“若是李青天当面,我等强阻河道拦住去路、败坏国法无颜以对也”

巡抚大人惊异的看了李佑一眼,地方官做到这个地步,真是不简单哪,他下属江北各州县,真没有见过这般的。

继续令巡抚大人吃惊的是,随即再没有任何拖延,百姓自行散去。片刻后,塞在河中的船只解开了绳索,逐渐散去。随着河道复通,被堵住的航船纷纷重新起动,景象乱糟糟但有秩序。

杨抚台虽然知道李佑在扬州城极有声望,但没想到竟然达到如此程度,更夸张的是,到现在为止李佑只站在这里,一句话都没有说。

百姓居然只知李佑而不知巡抚这已经严重破坏上下关系的平衡,有这样的属下,轻易就是尾大不掉的后果。有了这个意外因素,那么很多事情真该重新考虑。

经过短暂的反思,杨大人发现,昨晚李佑的纵情表演,确实影响到了自己的判断能力。让他在陶醉中,不知不觉过于看重了拉拢李佑得到的好处,目光中只剩下了李佑,而忽略了别人。

更严重的是,他不由自主的以偏概全,忽略了李佑身上的那些负作用。被李佑逼到直跳脚的罗知府罗参政难道就一无是处李佑会是一个可用好用能用的属下么会是一个不阳奉阴违服从上司的属下么盱眙县发生过的事情,又出现在杨抚台的脑中。

天亡我也从头到尾一言不发的李佑欲哭无泪,只能无语问苍天,一番辛苦全白费了

什么叫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便是了。偏偏今天遇上了姓罗的灵光一闪,他这一闪不要紧,自己前功尽弃

这些百姓也太朴实了罢,怎么能如此淳朴,他倒宁愿这些百姓刁钻到底。古人说的不错,民可畏,民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他知道刁民可畏,今天算是知道了良民也能可畏,让他这个青天父母官莫名其妙翻了船。

回到船舱,杨抚台虽然态度上看不出什么,但明显话少了许多,时时若有所思。以己度人,李佑将自己放在巡抚位置上换位思考,只怕他也不会容忍一个有可能骑到自己头上作威作福的属下。

第五集牧守江北第406章整饬盐法事

当夜住在邵伯驿,凤阳巡抚杨负杨中丞独自静坐、思索,重新进行各种定位。现在核心问题只有一个,他能否驾驭上可通天、下可贯地的李佑

沉思良久,他总结出两点:第一,李佑不是自己的亲友晚辈,不是自己的门生故吏,更不欠自己人情。所以从人情和道义上,自己没有任何手段可以制约李佑。

第二,李佑的前途并不依赖于自己,自己可以跟着锦上添花,也可以跟着落井下石,但很难真正左右李佑的升迁流转。所以个人际遇上,自己同样很难制约李佑。

杨抚台想明白了这两点关键之处,便可以得知,他驾驭不了桀骜不驯的李佑。驾驭不了李佑,那么李佑所掌握的迎驾事务,肯与他分一半羹么是一半不是一杯

虽然李大人的各种投靠姿势看起来相当美好,表现出来的诚意可谓十足十,甚至把他迷惑到眼花缭乱。但终究改变不了上述的本质。

与其说李佑主动投靠,还不如说李大人是前来投机的,或者说利用自己罢。杨抚台甚至想象得到,李佑扯着自己大旗不禀报便肆意妄为,而自己又被迫屡屡为他扫尾的窘迫局面。

李佑与罗参政相比,真是两个极端,一个才干出众、手里有干货却不可靠,一个才具平平、乏善可陈却相对可靠。

杨抚台又将幕僚徐树钦招来商议。这徐树钦京城人士,年轻时喜好游历,见多识广,后考了两次会试都落榜,便随着杨抚台为幕,甚得看重。

听了东主几句,徐树钦便道:“明公所虑,正是我所思也,方才略有所得,以供明公参详。在下想来,这李佑从各方面而言都是非同寻常的人物,所以不可等闲视之。明公不妨换一种路数。”

“如何换法”

“明公心中有所思时,不必将李佑当下属看待,稍稍等量齐观,至少要将李佑与盐运司放于等高的位置。”

杨抚台哑然失笑:“你说让本部院以平等身份看待区区一个五品同知”

“有时不可仅以品级论,那巡按御史不过七品,但谁敢以七品视之又如上月李佑那指斥盐务奏疏,换为他人上疏,能否惊动朝廷乎”

说起这本奏疏,杨抚台不由得暗想,朝廷将那李佑的一百零八条转发给自己垂询意见,这说明朝廷关注起来了,否则不过是大内故纸堆多了一张奏本而已。如果换做别人上疏,真未必有这种效果。

话说杨大人丧失了河漕事务和权柄后,从分量最重的超级巡抚演变为中庸巡抚,急需重振。所以盐务确实很令此时的他心动不已,也是个东山再起的契机。

掌握了盐务,实惠、威望、地位、声势都有了,每年向京师进贡的冰敬和炭敬都要比别人出色。万一遇到各种关键时刻,还可以凑出无数银子去收买别人。

见东主沉默不语,徐树钦不知道杨抚台已经走了神,还以为他仍在犹豫,又继续劝道:“纵观往事,李佑此人最善于趁别人小看他时,抓住疏漏猛攻,明公不可不防。”

杨抚台回过神来,试着在脑中想象自己与李佑、盐运司分庭抗礼的样子,顿时生出一种豁然开朗之意。原来事情还是可以这样做的

景和九年二月初七,凤阳巡抚抵达扬州城,无论各衙门如何想的,此时除盐运司丁运使外,各衙门官员一个不少的出迎十里。

而丁运使也不是要有意怠慢,他被朝廷罚了闭门自省三个月,期限未到不便抛头露面迎来送往,想要公开露面,得等到三月份。

又由府衙牵头,各衙门联合办了场盛大公宴欢迎巡抚移驻扬州。杨抚台言笑款款,对每个人都很和蔼可亲,仿佛春风拂面。

回到自家衙署,明月当空,晚风徐徐,李大人将自己关在书房中。

先是反思此行个人得失,总结出八个大字“教训深刻,过犹不及”。随即又提起笔,按照自己的腹稿写了本奏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