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217(1/2)

接就可以上手,不用担心重新适应地方。

更何况四品到从三品是官场上划分中级官员和高级官员的一道鸿沟,王老头只是秀才贡监出身,竟然已经跨过了这道分界线。他李佑将来有没有这种际遇都很难说。

李佑忽然又懂了,王老头为什么不就地上任还要去京师,这也是朝廷的一种恩典,看来要在朝会上御前颁诏任命的。

看着王大人快笑出花的老脸,难得在官运上被别人比下去的李大人看着王老头身边之人,顾左右而言他的问道:“这位是”

王大人便介绍道:“此乃盱眙知县,与我是旧日同窗。”

原来是盱眙知县,李佑陡然欣喜,上前一步拱手为礼,“久仰久仰听说尚大人才干出众,缘悭一面,今日相逢,实乃幸事也”

那盱眙知县来之前被王知府嘱咐过,这李佑不是很好相处的,须得当心。可是现在一见,很有名气的李大人如此热忱,使得他受宠若惊。

王大人看在眼里,心知肚明的想道,这李佑似乎有求于他这老同窗若真如此,倒是他老同窗的机会。便问道:“方才远远望见你神容忧虑,所为何来莫非河务有不顺之处”

王老头与他的关系不同于别人,李佑也不相瞒,苦笑道:“无它,水势不妙,唯恐祖陵遇险,为此夙夜忧叹啊。五年前洪灾,水漫进了祖陵神道,虽然前年加高了大堤,众人都觉得可保不失。但今年看这架势,水势比五年前更凶猛,大堤能不能挡住难说得很。”

王知府闻言收起了笑容,很是为李佑感到紧张。“没想到你竟然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危急时刻,要想办法行洪才是关键所在。”

“有个法子是决了泗州大堤,放洪水入泗州,这就相当于拓宽了河道,缓解了祖陵之危。”

王知府松了口气,又问道:“既然有法可想,那你何至于忧虑”

李佑叹道:“我翻过一些文书,泗州城屡受洪灾,水漫州城多次,但洪水终能消退。如今淮湖之水面已经高出州城地面一丈,与往日大不相同,再要放水灌了泗州,洪水还能退到哪里去只怕州城就要沉入水中不见天日,泗州百姓流离失所、无处可归了。”

王知府想了想,劝道:“祖宗陵寝与州城孰轻孰重显然祖陵重如泰山也,万万不可有妇人之仁,因小而失大。更何况你若救下祖陵,那就是建功立业,朝廷必有封赏,多少人欲求此机遇而不可得。”

“你竟然如此理所应当”李佑不太理解。

王知府也不太理解李佑,“我观你素来行事果决,无论在庙堂之上还是府县之间,无不刚强明断,怎会在这个问题上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人言可畏也。”李佑作为半途而来的穿越者,从根子上缺少本时代读书人那种认为自己正确就“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以及对家国气运的敬畏和信仰精神,还在这里纠结如果为了“区区”祖陵毁掉泗州城,把几万人搞成流民会招致什么名声。

从做官角度进行技术分析,李大人这是刷名声尝到的甜头太多,刷的心理走火入魔、剑走偏锋了。

“你多虑了,祖陵乃龙脉所在,天下气运皆在于此,谁敢多言谁敢说你做得不对这就足够了。”王知府有点替李佑那莫名的纠结着急,过去看起来很灵活的一个人怎么这会儿糊涂起来了“老夫做官三十年,所得不少,今日愿与你一叙。”

“爱惜羽毛是对的,但你太在乎所谓的名声了罢不错,名声是你在官场中的立身根本。但到此前为止,你在官场中仍是名声大于功业啊,所以你欠缺的不是名声,而是功业,救下祖陵就是上天送给你的功业,你怎么能放弃”

“其实你追求名声并不是错,在外人看来,你的官声似乎完美无瑕,有廷杖之类的装点,有名满四方的才气,在江都县也受民众佳评如潮,简直到了极致。但你的本性我清楚,并不是名声里那样的人,名声不过是你手里的工具。真要内外合一,你就成海瑞之流了,但你是么”

“你这般的臣子,老夫翻遍史书,只找到一个相似的”

“谁”李佑忍不住问道。

王知府嘿嘿笑了一声,“那就是未篡之时的王莽他在时人眼中名声好的毫无瑕疵、无以复加,其实本性如何”

有你这样拿王莽形容官场友人的么叫别人听去他该如何自处李佑差点跳起来驳斥回去。

王知府不在乎李佑的表情,很严肃的问道:“难道你想当王莽吗”

难道你想当王莽吗如同黄钟大吕,登时叫还在纠结的李佑有如醍醐灌顶了。

王老头说的不错,祖陵遇险虽然是个麻烦事,但救祖陵更是一项天大的功业,从天子到朝廷都要认可的功业。放着功业不取,却计较生前身后名,岂非舍本逐末

天下岂有毫无纰漏的圣人岂有功德圆满的大臣

大丈夫处世当直取功业也李佑终于下定了决心,要坚决履行自己作为大明官员该有的职责。

盱眙老知县尚大人默默地在一旁听着,这些谈话都不是他能插上嘴的。却又见李佑对他道:“若泗州有难,民众可否暂避盱眙望尚县尊不吝援手,解救生民于倒悬。”

尚知县与王老大人对视一眼,答应道:“本县自当尽力”

临时收容灾民这是个很麻烦的事情,耗钱耗力还不见得讨好,最后这灾民多半还得归还给泗州,盱眙落不到什么好处。但尚知县受到王同窗老来旺的鼓励,决定在致仕前拼这么一把,以便换取李佑一封推荐信。

第五集牧守江北第354章问心无愧

王老头不知道泗州城注定要被湖水吞没的结局,误会李佑为了水灌泗州而手软犹豫。其实李大人真正纠结的不是有没有决心,好歹当了这么久官员,他明白自己若被逼到那个份上,肯定下得了狠手,但他受不了的是做好事却可能被骂的后果。

不过王老头的开导虽然不对症下药,但大谈功业激发了李大人强烈的功名心,倒也管用。使得向来不愿意吃亏、做好事一定要留名的李佑便放下了“好人却被误解”的纠结,心道就当这是一次肥皂剧必有的狗血剧情罢。

反正泄洪救祖陵挺符合官方主流价值观,被当地不明真相的刁民骂上几百年就忍了。

为何说李大人这个好人当的不甘心因为从另一个角度看,有组织有计划的沉掉泗州城,也是一件救民于水火的大功德。不过这件功德八成要被遮掩在挽救祖陵的光辉之下,很难被认识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