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63(1/2)

儿不是太子,不当这个太子,他便不会去了。”

“我好悔,悔当初没有去求皇上,如若舍去了我这番性命,皇上也便不会立他为太子了。那些大臣不过是拿着我儿当个靶子,皇上素来因我缘故,不喜我儿,那太子,又哪是他能做的上的。”

听到这里时,阮流珠隐隐知晓当初自己被选为太子妃的原因。

她祖上确实是跟随晋朝开国之君打过江山,只是后来迅速没落。到她父亲这一代,已是走商路多年,经营尚可,在京城中置了好几家大商铺,颇为富有。

她中选,不过是帝王妥协下的怨气。

忽的想到前些日子,父亲早年间入仕途交好的好友,来到家中时的谈话。

大皇子生母去了,那位姐姐去了。

大皇子并没有被立为太子,而是为母守孝去了。

阮流珠一愣,停下步伐,望着汹涌的人群,她早该想到的。

热闹的街市,繁盛的灯品,却抵不住她心中的悲凉。

那位姐姐,应是自己了断了吧

如若不这样,又怎么堵得住那些臣子的悠悠众口。

百行孝为先,为尽孝道,这些朝廷大臣也能消停一会儿,让那个温和爱画的男人独自享受几番清静。

只是,他受得住吗

虽为夫妻不过两年,她早已知那个男人是个重情人。

“你说,那娘子是不是和你一样若你是我,那她”萧灵隐望着波流不息的河水,低低叹说道。

萧子瑜虽不能控制身体,但也是旁观这一切。

他不知道原来也有人和他一样回到了过去,也不怪乎,如今的发展和曾经他经历的相差甚远。

那女子,他自是认识的。

甚至,她眼中的情意,他也知。

那是个苦命的女人,丈夫去世,却被强占。

元兴,好一个元兴帝,永平帝去了后,谥号为理,三皇子继位,改年号为元兴,有仿照当年元泰之名,意为改革明兴,萧子瑜以为他是这么想的。

却不料,通通都是笑话。

德行不端,得位不正,心满私利,不配为君。

谁能想到,这位大晋的皇帝,被人称为英明神武的帝王,却是个强占自己嫂嫂的昏君。

当初,他还不明白,此人引诱阮氏,靠的是自己。后来明白了,他知道自己得管。

而且,天底下,有比一个爱好下毒的皇帝还要来的荒谬吗

毒死了自己大哥,迷倒了自己嫂嫂,此乃小人之道,悲劣无比。

只一个字,骗,骗得了不少大臣。

他好生会做戏。

萧子瑜想起曾经,冷笑一声。

虽为君,却满脑子想的都是权术,都是他的皇位,他的江山,他的美人。

除此之外,再无他物。

这样的人怎配为君。

他不屑。

冷落皇后,宠信美人,听信方道,沉迷炼丹,只求长生,耽搁朝政。

这样的君王,早就失了臣心,不过靠着权术支撑而已。

平生炼毒,不知凡几,最后,死在自己亲手炼制的毒药下。

萧子瑜只想一笑。

他承认自己也是卑鄙无耻之徒。

第80章第三个世界18

“大哥儿,你且过来。”站在城楼前观望的永平帝微叹了口气。

何安移步,望向城楼下,那是数不尽的灯火,热闹喧哗的街市,丝竹之乐悠悠传到耳边,愣呼呼产生一种魔幻,玄妙的观感,台上的人在演,坐下的人也在演。

人已入戏,难以离场。

“你看,这楼下的百姓,是如此的欢乐。”男子语气带着感慨,又道,“当年,我晋朝初立,力反前朝,大开科举,取天下之英才。这一步,做的实在是太对了。”

“民虽以食为天,但明学识之重。重教化,民之福也。”何安立于他身后,缓缓开口道。

“当年,我初遇范相,为之心折也。只是,人生之事,十有八九不如意,后来便也就罢了。只是,宴儿,我知道你是个沉稳内敛的性子,若到那一日,好好过吧。”永平帝转身,看向身旁这个神色自若,却又隐隐含着几分悲悯之意的孩子,心中突然就淡定了,困扰了自己那么多年的事情,也终究该有个找落了。

“至于兄弟几个,也都需要你看照。二哥心大,却忠义,三哥聪慧敏捷至于四哥,他还小,你也无须和他计较。”说到这里,永平帝又叹了口气,轻声道,“做个闲王,又怎么不好。我朝,不似前朝,争纷不断,必受其乱。富贵在天,生死有命,位高而责重,有时候,我在想,若是我只是个闲王”永平帝的目光越来越缥缈,仿佛回到了当年,他在家中听到朝中郑太后选择了他的时候,父早死,已识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但依稀有那么几分少年的轻狂。

初为帝时,胸中抱负,如烈火,如巨波,燃烧着,翻腾着,炽热无比,又得贤才知己,遂奋发而向上。

无数个日夜,听他之语,学治国之道,谋求一个机会。然而,还是错了呀。

错的太深,错的太晚,只能追悔莫及,不曾相见相识。

英君贤相,早就再也不是了。他如今待去了后,又有何声名。也许,这几年来,恐是随了他们的意,倒是不会过分追究了。

“元宵过了,科举将至,又是一阵忙活的时候了。”永平帝恍惚出声道。

望着盛世烟火,忽然就想起当年,夜游灯市,嬉嬉闹闹,见得他那严谨之名的太傅,与朋友游玩赏灯,言笑晏晏。

原来,竟是已经二十四年了。

那年,朝中传来远在灵州的他的死讯。据说那日他骑了头驴,行走在乡间,忽地停下,悠悠对天一笑,只说了句“未曾悔矣未曾悔矣”。后突然恍惚无知,遂被家人寻了回去,晚上长叹一声后,便去了。

他竟是这样就去了,死亡原来就如此的简单。

远处,正宰同平章事于真,副宰参知政事温如成随着几个一同入宴的大臣们,互有交谈,谈及元宵,竟是互相提议做起诗词以助兴。

席间众人多是科举一路考上来的,起初晋朝科举沿袭前朝制度,重诗赋墨义,但很快士大夫们便发现这样的取士标准弊端过大,转而注重议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