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128(2/2)

“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

第一卷第一百八十三章群星璀璨

看着朱雀门外如潮水般拜倒,海啸山呼般的万岁声,赵祯心潮澎湃,热血上涌,皇后和许清说得没错,便是天下士子尽来又如何,自己依然是万众拥护的君主。

赵祯对一旁参拜的晏殊、贾昌朝等重臣颔颔首,然后站到台阶前,对着下面拜倒的人潮朗声喊道:“学子们百姓们都平身吧平身吧”

激动的人潮又山呼了几声万岁,这才纷纷站起身来,赵祯纵目扫过几千情绪难抑的士子,最后目光停在曾巩他们几个,捧着孔子牌位和表章的士子身上,平静地说道:“你们不是要给朕上书吗递上来吧”

曾巩躬身将奏表举过头顶,朗声说道:“陛下,我等惊扰了陛下,罪该万死,然此翻西夏辱我太甚,朝中又有妄臣屈服于他国压力,意欲对西夏妥协,夏宁侯愤然叱责夏使,正是表露了我万千士子百姓的心声,此等伸张正义之举,却要受人攻奸,我等愤慨难平,才来叩阙上书,望陛下体恤我等一片赤子之心。”

等太监下去接过曾巩手中的表章。赵祯扬起大袖,对着黑压压的人潮大声说道:“朕会郑重考虑你们的意愿,你们叩阙上书,群意汹涌,使朝中大臣难安于政务,使京城百姓难得安宁,朕虽不赞同你们的做法,念你们一片忧国忧民之心,朕实不忍心叱责,望你们早回监学,安心读书,早日成才以报效朝廷。朕会在崇政殿等着你们等你们高中金榜、报效国家之时”

下面的士子听了热泪盈眶,纷纷再次拜倒,山呼万岁。

“回去吧回去吧回去好好读书”

赵祯是个感性的人,见到这般感人的场景,眼中竟也微微的湿润,不停挥动着袖子送士子们离开。曾巩等人抹着眼泪,三步一回头的离开了朱雀门,等人潮散去了,赵祯也才带着人回宫,一场纷扰因皇帝的出现,轻易便平息了下来。

许清也在朱雀门辞别了赵祯,然后快马奔去景明坊,让梁玉安排人手往刻印作坊,再交待随从去找冯雨及赵岗。处理好这些,他才奔往晏府而去。

许清知道事情不会这么简单,想赵祯一时做出决定很难,他不奢望这次能把对方一次全撂倒,能撂到一两个关键人物就不错了,朝廷上的事也不是唱大戏,这班人唱不好就全换掉,为了确保平稳过度,就是再不愿,换人也要慢慢来。

所以朝中的争端不会因为太学生的叩阙上书,马上分出输赢来。明天还将是一个热闹的日子。

这次站在许清这边的,几乎都是支持革新的人,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不奇怪,如今两派已经明朗化,可想而知,革新由许清一派来主持,不管有没有伤害到贾昌朝一派的利益,出于争夺朝中的话语权,贾昌朝等人也会极力阻止革新的进行。

赵祯若真想有所作为的话,他知道该怎么办,许清不想过于逼赵祯,但他必须为自己增加些法码。这就是他在这时候策划报纸的原因,话语权,还是话语权,什么时候都是最重要的。

来到晏家时,天已黄昏,不等门房通报他就往里直闯,晏府的老管家倒是识趣,连声道:“姑父,老相爷在书房,和富枢密他们正在议事。”

许清大厅也不进了,掉头就往书房去,老管家小跑着把他领进书房时,里面富弼、欧阳修、曾公亮等人都在坐,晏殊只是对他颔首示意,许清对众人拱拱手便在下首坐下。

“子澄今日既进宫单独面见过陛下,陛下可有什么表示”欧阳修先出声询问道。

“据我观察,在如此强大的压力下,陛下一时也很难取决,这事来得太突然,不光陛下没有意识到,就是咱们也没有一丝准备,是许清鲁莽了,赖得各位跟着被动,许清之过也”许清说完又起来团团拱手答谢。

“子澄不必介怀,若换是我,未必这么轻晚放过张元这个狗贼。”说起这余靖又有些激动,众人也纷纷颔首表示认同。

“你的问题今后老夫自会料理你,如今朝中局势已明显分成两派,僵持不下,首先你们这个时间要洁身自好,谨言慎行,莫让别人抓住什么漏洞,在对方也没露出破绽之前,一是陛下能下定决心,二是借助外力才能打破这份僵持,今晚就请彦国写好书信将朝中情形告知稚圭、希文他们。看看他们可有何办法,再这么僵持下去,朝中人心难安,百事推延,政务荒废,非朝廷之福啊”

晏殊说的彦国是就是富弼的字,富弼当年先是与范仲淹交好,后由范仲淹推荐给晏殊的。晏殊的交待富弼自是满口答应下来。

“夏竦此人极为阴狠,行事从来不择手段,如今俨然成了贾昌朝一党撑旗之人,留他在枢密使一职上,终究让人心中难安。”

“然我等堂堂正正,其未有把柄可抓,我们还能凭空捏造罪证不成”

许清出晏家之时,不禁在心里感叹,君子就是君子,一群人商量了半天,跟本商量不出什么结果来,更别提想出什么阴谋诡计了,许清估计就是想出来他们也不肖为之。

除了给范仲淹他们去信,增加声势之外,这帮人想的依然是据理力争,以理服人,都这时候了,能争出个什么来

许清心里有些沮丧,这群人用来治理地方的话,绝对个个是好官,勤政爱民。然而身处朝堂之上,处处充满陷阱危机,难怪历史上,庆历新政不到一年便告失败。

大宋三百年,从来没有一个时期象仁宗朝这样,群星璀璨,英才辈出,上天仿佛有意把大宋的人才都集中到了仁宗朝来,晏殊、欧阳修、范仲淹、韩琦、富弼、包丞、狄青、杜衍、种世衡、曾公亮等等,此刻要许清罗列的话,他还能罗列出一串长长的名字来。

这些人无不是闻名后世的名臣,领一代人风骚,他们的道德风范长久的为后人所景仰,是读书人永恒追求的楷模,欧阳修、文彦博、富弼等人都可称为王佐之器,是任何封建帝王欲求而不可得的贤臣,后世苏东坡曾有一句话来感叹仁宗朝人才的鼎盛:仁宗之世,号为多士,三世子孙,赖以为用。

够三世子孙用的人才汇到了这个时代,加上赵祯此时年轻,也有心革新,可以说这是大宋最有希望奋起的时代,历史上的庆历新政却草草收场,实在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