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走,我来断后。”刘子光还是那句话,周围已经开始出现追兵射出的冷箭,在场的除了代家父子,都是跟随刘子光多年的老兵了,知道自家大帅的手段,也不多说什么,带着伤员纵马而去,代仲英在马背上回头看着城门处孤独但是英武的身姿,禁不住老泪纵横,有英雄如斯,何愁满清不灭,大明不兴。
大家都走了,只剩下刘子光一个人静静的站在瓮城的空地上,身后插了一杆血红的旗帜,上面绣了斗大一个明字,蜂拥而至的清兵看到他一个人堵在广安门,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还以为有诈,顿时勒马不敢前行。
前军停顿,康熙随着后队迅速赶上,看到大队人马居然被一人所阻,顿时大怒,正要挥军前进,忽听那人高声说道:“大明朝太子少保、南厂提督、镇武侯刘子光在此,哪个敢与我一战”
声如洪钟,势如金刚,刘子光一边说着一边特意勒起战马,做出横刀立马的拉风姿势,手中长刀在雨后的阳光中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刘子光的汉人发式和身后的明字旗让清军非常震惊,同时也非常愤怒,明人也欺负人了,居然把北京城搞得这么乱糟糟,现在又一个人堵在城门口,要不是怕有埋伏,他们早就冲上去了。
“原来是刘子光”康熙大吃一惊,眯起眼睛仔细端详着这位传说中的大仇人,一身血污,满脸骄横,手里提着一把缺口的大刀,也没戴帽子,也没穿盔甲,单刀匹马就敢挡住数千大军,当真是南明第一好汉。不过自己身为大清皇帝,此时说什么也不能折了面子,他示意左右,迅速登城占领制高点,然后徐徐驱马走向城门。
在侍卫们的护卫下,康熙皇帝穿过了城门,来到了瓮城中的空地上,侍卫们立即四散开,剑拔弩张瞄准刘子光,与此同时,登上城楼的清兵大声向下面报告,周围并无埋伏。
康熙冷笑一声,什么南明第一好汉,分明是个莽夫,还谁敢与我一战,这个节骨眼上哪还有人玩匹夫之勇,不过在杀掉刘子光之前,他还是要说些场面话的。
“刘子光你就是刘子光,今日你的死期到了,朕一定会将你碎尸万段,挫骨扬灰,为死在你手里的大清将士报仇,你领死吧”说着一扬手,围成半圆状的一起放箭,可是这种稀疏的箭雨对于刘子光来说如同儿戏一般,他一手挥刀拨打着箭矢,一手掏出火铳对着城门上开火。
刘子光射击的是导火索,导火索的另一头连着的是整整一车的炸药,安放地点是经过测算的位置,正好能炸塌城门,导火索迅速的烧尽,一场大爆炸在广安门炸响。
无数的碎石和人体碎片飞上天空,城门顿时崩塌,城里的大队人马无法出城,登城的士兵死伤累累,瓮城中的清军们也伤亡惨重,他们是被气浪和碎石杀伤的,康熙皇帝算是比较幸运,几块砖头都没有砸中他,不过却被气浪嘣的从马上飞出来,摔了个嘴啃泥,然后被灰土、泥水,血污弄了个满脸花,等他抹干净脸上的泥水,出现在眼前的正是刘子光阴险的笑容:“玄烨,你被俘虏了。”
康熙虽小,性子却极烈,当即抽剑反抗,被刘子光劈手夺过,抓住脖领子如同抓小鸡一样拎着往瓮城外走去,先前那匹马被炸伤了不能行走,不过瓮城外面还特意留了一匹马,刘子光翻身上马,将康熙也提了上来,,说道:“玄烨,你就陪着我们去天津吧,这一路上有你,可安全多了。”
说完纵马飞奔而去,等到城里的清兵翻越瓦砾堆走出瓮城一看,只能看见他们远去的背影了。
“怎么办”众侍卫把目光投向了一个胳膊还吊着纱布的施尔康身上。
“马上追击,另派人报告太皇太后,决不能让皇上被劫走”尔康镇定的下达着命令,其实内心已经是一团乱麻,连皇上都让人在眼皮底下绑走了,他们这些侍卫的罪责实在难逃。
北方769代仲英托孤
更新时间:200871811:21:28本章字数:3350
堂堂一国之君居然在京城被人生俘,小康熙自然无法忍受这种奇耻大辱,他奋力拔剑去斩刘子光,可是人横在马上不好施展动作,宝剑还没拔刀一半就被刘子光制服了,刘子光劈手夺过他的宝剑,扫了一眼,忍不住赞叹道:“好剑,居然龟文。”这种纹路一般只有上古宝剑才有,说明剑的材质和冶炼手法非常稀罕,绝对是难得的宝剑。翻过剑刃的另一面再看,还有一排小字“努尔哈赤自用”。
刘子光顺手将康熙腰间的剑鞘摘下,还剑入鞘,插到自己身后,拍拍康熙的脸蛋说:“小弟弟,宝剑叔叔没收了,你老实点吧。”说完一掌砍在他脖子大动脉上,将康熙打晕,两人共乘一马,绕过城墙,向东方奔去。
京城到天津的交通非常便利,一条宽阔的马道经过廊坊、武清直达天津卫,沿途还有不少驿站,先行出发的天地会好汉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些官办的驿站,冲进去劫掠一空,将所有马匹和车辆都据为己有,增加了交通工具的队伍大大增高了行进速度,京师到天津的距离本来就近,看来一天之内就能到达了。
刘子光的速度却很缓慢,因为他一匹马载了两个人,而且康熙身上还穿了沉重的盔甲,所幸走了不远就看到达文喜钟寿勇等人在路边等候,他们从旁边的村子里“借”了一辆马车和几匹骡子,将受伤的仲家父子放在车上,顺便等了一会,果不其然,爆炸声过后不久,侯爷安全归来,不过还额外带了个战利品,把满清的皇帝给捎来了。
有了马车和骡子,好歹实现了队伍的摩托化,一行人马不停蹄,奋力朝天津方向狂奔。
乾清宫,得知孙儿被绑架的消息后,大玉儿惊的连手上的佛珠都掉了,她顾不得责罚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的施尔康,从椅子上站起来,尖声叫道:“饭桶,都是饭桶,给哀家备马,哀家亲自去救孙儿。”
“太皇太后不可犯险啊。”众大臣连连磕头劝阻,大玉儿气的脸都紫了:“哀家不去,难道依靠你们这帮废物不要忘了,哀家的身体里流的是蒙古人的血”
大玉儿虽然已经将近五十岁了,但是身体保养得极好,每年都要到木兰围场去狩猎,平时也注意锻炼身体,要论箭术马术,恐怕要比跪在乾清宫里这些沉迷酒色的大臣们要好得多,她在宫女的服侍下很快换上了戎装,御马监早就备好了胭脂马,太皇太后不用人扶,矫健的翻身上马,十几名同样换上戎装的贴身宫女也翻身上马,正要出发的时候,忽然一个熟悉的身影乘坐着步辇赶到。
“老祖宗,让苏嘛也去吧”来的人正是苏嘛拉姑,经过太医的救治,她已经从昏迷中清醒过来,刻骨的仇恨让她顾不得伤痛,立刻要求赶赴第一线。
“苏嘛”大玉儿很动容,她迟疑了一下,终于还是点点头道:“好吧,和奶奶一起去杀敌吧。”
“老祖宗,这是洪大人托我捎给您的信。”苏嘛拉姑取出一张纸让太监转呈给大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