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总正在李寡妇的被窝里发着梦,忽然被破门而入的大汉光溜溜的提了出来,抬头一看原来是旗兵,怎么现在旗兵充当军法队的角色了吗
“大明朝廷天兵到了,你降是不降”旗兵把千总拖出门外,摘下头盔露出汉人的发髻冷冷得说。钢刀在黎明前的曙光发出暗淡的清光。
“小人愿降”千总是个软骨头,要不然早被拉到前线打仗去了。现在明军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打到了济南,甚至他这个守城的千总都落到人家手里了,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小人愿意戴罪立功,咱们绿营的兄弟对朝廷大军可是望眼欲穿啊”套上衣服的千总一边说一边被押着往城门走去,张五目瞪口呆的在后面跟着。原来睿王爷是明军扮的啊,这些人都是南边的队伍,他不知道是该难过还是该开心,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吧。
天已经蒙蒙亮了,东方破晓,雄鸡长鸣,一面鲜红的大纛在南门外出现,斗大的一个“明”字刺激着千户和张五的神经,无数骑兵带着晨露从千佛山上冒出来,排着整齐的队伍开进了济南府。
山东338满江红
更新时间:20087189:06:27本章字数:3882
济南府的满汉关系一直不和谐,因为大清十年前曾经在济南城下遭遇过激烈的抵抗,当年的大明督师孙承宗率领济南军民阻挡了清军铁骑达三个月之久,杀伤清军数万人,直到战至箭尽粮绝,孙承宗在援军无望,身负重创的情况下拔剑自刎,北门被清军的回回炮砸成平地后,仅存的明军八百人抬着孙督师的尸首向清军铁骑发动自杀冲锋,全体殉国,史称“济南八百烈士”。
战争惨烈之至,以至于当时亲自领军的皇太极在破城之后搞了一个“血洗济南”的屠杀活动,杀掉了数万民众,奸淫了无数妇女。这就种下了仇恨的第一颗种子。
好不容易平静了三年,在汉臣孙之獬的建议下,大清朝下令颁发“剃发令”,规定清军所到之处,无论官民,限十日内尽行剃头,削发垂辫,不从者斩。汉人为保护世代相承的文物衣冠进行了此起彼伏的斗争。其中尤其以汉文化比较发达的山东最为激烈,清朝统治者对此进行了暴力镇压,山东总督松寿宣布:“剃发、改装是新朝第一严令,通行天下,法在必行者,不论绅士军民人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南山可移,此令不可动”一人不剃发,全家斩首,一家不剃发,全村街坊斩首,济南府发生暴动,清军大军进驻,一连屠杀了三天,汉族大部分生者都剃发结辫,改穿满族衣冠;坚持不愿改换衣冠者要么被杀,要么逃到南方,要么遁入空门,带发修行。史称“济南三屠”。
南门内的陈皮匠是个瘸子,而且满头癞棘,没有人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开始摆起这个皮匠摊子的,只知道他沉默寡言,每天很早出摊,很晚收摊,皮匠手艺精湛的很,只有他自己知道这十年的三千六百天都是在无尽的仇恨和后悔中度过的,他栖身棚子的地下埋着一把断刀,那还是孙督师所赐的战刀,自己就是名垂青史的济南八百烈士之一啊,当年战场上身中十余矢,左腿也被马蹄踏断,是好心人救活并收留了自己,为了报仇他隐姓埋名苟活了下来,并且在三年后的剃发起义中用这把断刀斩了三个鞑子,救命恩人在随后的镇压活动中遇难了,而他又一次侥幸活了下来。
现在对于陈皮匠来说,此生唯一的愿望就是见到大明朝廷的军队能够光复济南了,这样他才能挺起胸膛告诉别人他就是光荣地八百烈士之一,才能堂堂正正地给孙督师和兄弟们上坟。
自从清军打进山海关占了北京城之后,大明的军歌就被孙督师改成了岳少保的满江红,每次督师大人领唱这首歌的时候总是老泪纵横,陈皮匠会唱这首歌,歌词中的每一个字都在刀斧雕刻在他心中一样,每次午夜梦回都见到战友们一起站在炮石横飞的济南城头高唱这首歌,每次醒来都是泪流满面。
今天早上雄鸡叫得特别早,南门附近很嘈杂,鞑子又要往南方调兵了,陈皮匠暗想,可是随后整齐的马蹄声和嘹亮雄壮的歌声让他震惊了。
是满江红让他魂牵梦绕的满江红和梦里战友们唱的一摸一样,只是少了一份悲壮,多了一份豪气。
怒发冲冠凭栏处
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末等闲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阙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河山
朝天阙
陈皮匠连拐杖也没来得及拿,一个跟头就翻下草铺,连滚带爬的扑出栖身的棚子抬眼看去,映入眼帘的是和朝霞一样鲜红的大旗,好大的一个“明”字在晨风中猎猎飘扬。整齐雄壮的骑兵列队进入北门,满江红正是从他们嘴里唱出来的,是汉家儿郎,大明的军队啊
从没在外人面前掉过眼泪的陈皮匠号啕大哭,眼泪滂沱,十年啊,整整十年啊,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报仇雪恨的一天,他一边哭一边爬回棚子,死命地挖起他那把断刀,活着的八百烈士之一要复出了,他要跟着朝廷大军和鞑子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