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指挥使叹了口气,点了点头。他是不想夏朝灭亡,抱着一线希望说出了这个最有可能挽救夏朝的方略。如果夏皇退位,辽王带着所有北地边军回京,夏朝还有一线希望延续下去。只是这只是一种构想,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实现。
刘提督摆了摆手说:“与辽王合作的事就不要提了。辽王信不过我们,我们也信不过他。”
“那我们怎么办”李都司为难的说。
姚都指挥使冷冷的问:“你们谁能保证先皇不是夏皇杀的我看了檄文后面列出的事实,夏皇杀害先皇的可能性很大。如果事实真如檄文所说,我们即使为夏皇战死,千古之后,别人也会说我们傻,而不会赞我们一句忠臣。”
众将面面相觑,谁敢担保这个一些原本想当忠臣的人,听了这话都退缩了。拼上全家人性命死战到底,还要落个骂名,谁肯干
纪指挥使说:“若为了自己前程着想,现在立即投靠叶家,响应檄文是最上策。只是我们蒙先皇所托驻守北疆,又受夏皇信任,攻打辽王。如今弃了夏皇,未免为后人指责。”
姚都指挥使眼睛一亮说:“夏皇杀害先皇,我们不过是受蒙敝罢了。叶家还不是如此”
朱指挥使点头说:“我们一靠过去,天下就定了,如果为天下苍生着想,我觉得未尝不可。”
纪指挥使心里卧了个大糟,他觉得自己说得够委婉了,没想到这姓朱的居然能把投降说得这样大义凛然。他一看到檄文,就想投降叶家了。在他看来,只有投降叶家,才能保住自己的前程和官位。而且此事宜早不宜迟。迟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最多能保留现职,很大可能会降职调往别处。
而现在就投降过去,可以帮着叶家打辽王。反正他们打辽王打顺手了。等叶家解决了京城的夏皇,派人来北地,两家合力,自可轻松解决辽王。到时,他们就是新朝的有功之臣,不但可确保现有的官职,还可能升官。这是自保最佳的方案。
刘提督心动了,他缺的是众将的支持和合适的借口。现在看众将听了朱指挥使的话大多意动,他心里就有底了。
“嗯老朱说得对,那这事就这样。老朱,你来写檄文,就说我们响应武安侯的号召,决定反正,即日起兵相助武安侯讨伐奸王。另外,你再写封信,询问武安侯如何处理辽王的事。”
朱指挥使满面春风的说:“是提督”
姚都指挥使摸了摸胡子,笑了起来。
纪指挥使笑道:“老朱有一支好笔,这事交给他准没错。”
其他几个指挥使纷纷笑着点头。
王指挥使暗自叹了口气,同僚居然都赞成了投靠叶家,这真是大势所趋了。此时对他来说,情势就险恶了。他再不表态,就要防着被下毒手了。他笑道:“老朱不如现在就写吧,我们也一起欣赏一下老朱的文采。”
本来对王指挥使已面现恶意的人,立时收了恶意,笑道:“不错,老朱动作快点。”
李直夫大失所望,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见忠臣。没想到,你们一个个都如此只顾自己,我自带本部人马去京城。”
说着,他转身向外走去。
刘提督呵呵呵一笑,猛喝道:“杀了李都司这逆贼”
纪都指挥使和姚指挥使拔出刀,双双砍向了李直夫。李直夫背后中了两刀,大叫着转过头来,却见一众同僚都漠然的看着自己。
又有几个指挥使拔剑围了过来。
李直夫急拔出剑来抵挡,却被众将围杀而死。
王指挥使不敢露出一丝伤感,反大笑道:“逆贼死了老朱,你不要再拖了。你是不是写不出来啊”
众将哈哈大笑,收刀来调侃朱指挥使。
老朱微笑,取来纸笔,开始写檄文和武安侯的信。
王指挥使瞄了眼李直夫的尸体,暗道:幸亏老子改口的快,不然我也要躺地上了。
王指挥使看完檄文后,又大赞一通。
刘提督一面派人公布檄文,一面派人快马给武安侯送信。
与此同时,辽王也拿不定主意,他不敢相信叶家是忠臣,会扶他上位。他也觉得叶家宁可随便选个小王子,也不会选他。
第181章武朝新立
因为他成年了,无法控制。这样的话,等打完京城,叶家必然北上来打他。他打北地边军都打不过,再加上叶家,必败无疑。
辽王不想象其他兄弟一样惨死。算一算,他都死了四个兄弟了,他以为燕王也烧死了。眼看夏皇也要死了。当年六兄弟夺嫡,现在只剩下两个了,不久就只剩下他一个了。他想活下去。
要活下去,要么向叶家投降,看叶家是否会饶他一命,这种事,辽王一点把握都没有。换位思考一下,他都不会放过自己啊。
要么丢下军队,隐姓埋名,混在百姓中苟活下去,他又受不了。
或许还有一条出路,逃往海外。带着财宝出去,他起码可以做一个富家翁。如果带着军队,搞不好能海外称王。
辽王急取来地图查看,他发现自己出国的话,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海路,奔瀛洲,他相信有自己这七万多百战之师,足可横扫明国。只是打下后,还要看叶家以后会不会随后打过来。如果叶家造船打过来,只怕明国也坚持不了多久。
而且打明国还有一个大问题,运输七万多人马和粮草,他至少需要二百艘大海船。他没有足够的船只运输他的大军。
一条路是山路,进北边的群山,打下山中拓鲜国。如果打下来,那比明国还保险。拓鲜国尽是崇山峻岭,一年有半年大雪封山,山路崎岖,大军难行,叶家不一定愿耗巨大力量来打他。夏朝就从来没想过要打上拓鲜国。
打拓鲜国更能保长久,现在只要能保住王位,他不嫌拓鲜国小民穷。问题是,他能不能打下来。夏朝一百多年没灭了拓鲜国,他这次就打得下来吗
辽王急招来亲信商量对策,他怕再晚点,万一北地边军投靠了叶家,他想走都走不了。
众将对去明国还是拓鲜国一直争执不下。
次日,辽王接到了刘提督响应武安侯的檄文,他心中大惊。忙命一部断后,他自己带上主力和家眷,强行向拓鲜国进发。
刘提督得知消息,命大军追赶辽王。辽王断后的一万人,战死两千后,就全体哗变,杀了将领,投降了刘提督。
刘提督追得太急。辽王被迫又分兵断后,又被刘提督吃掉了几千人。
刘提督判断出辽王的方向后,不紧不慢衔尾追杀。迫使辽王不断分兵断后。
最终,辽王遁入拓鲜国群山,部下只剩下四万人。
刘提督望着辽王的背影大笑,命人守在山下,一面将战功向武安侯汇报。
在刘提督看来,辽王此举无疑是自寻死路。
事实上,一个月后,辽王战死。
武安侯接到刘提督的战报大喜,他没想到如此轻易就解决了辽王。当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