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在商言商,开海绝非朝贡
思虑片刻,毕自严朗声道:
“陛下,前宋商业极其繁荣,海贸空前发达,靠商业撑起前宋财税,即便临近灭国之时,仍有充足钱粮抵御兵锋。
然自蒙元南下,以蒲寿庚为首一干波斯人不思恩惠,提供大量船只物资助纣为虐。
最终前宋崖山兵败,陆秀夫携少帝跳海殉国,数十万军民纷纷跟随,场面何其壮哉!
我汉家天下自此彻底陨落,中华一地惨遭蒙元蹂躏,一度长达百年!”
毕自严双目凝重,仿佛在想象陆秀夫当时那种无奈与悲壮,也对蒙元将汉人划归劣等民族感到憎恨。
崇祯认真听着,一众文官默默点头,他们饱读诗书,此类历史自然知晓,武将们或多或少了解一些,都不由心生感慨。
毕自严清了清嗓子,继续道:
“万幸太祖高皇帝文韬武略,推翻暴元重拾汉家天下,极其痛恨蒲寿庚之流海外番人,加上我泱泱大明物产丰富,并不需要夷人之物,为保得大明安定,故对海洋保持谨慎态度。
成祖登基后宣扬国威,派三宝太监六下西洋,海外诸藩纷纷朝贡,中华教化广撒四方。
然至宣宗一朝,奴儿干都司发生叛乱,财政陷入紧张,三宝太监年事已高,在第七次下西洋后戛然而止,从此我大明官方再未大规模下海。
世宗皇帝时期倭寇横行,以致海洋策略收紧,直到隆庆帝开关,但海洋始终未给大明带来实惠。
两百多年来民间海贸盛行,当下更是如火如荼,然朝廷却无统一策略引导,满朝士大夫畏惧海洋,或故意避而不谈,是为陛下所问之其一。”
毕自严慷慨言辞,相当于从宋朝说到现在,就大明对海洋方面的立场,作了宏观性描述,啰嗦一点无所谓,问题就得追根溯源,崇祯并不计较。
给了他一个微笑,美其名曰答复天子,实则是想说给一众文武听,毕自严心神领会,侧身朝官员们拱手:
“诸位,太祖当年定下轻赋税之国策,是为尽快从蒙元暴政中恢复民生,立国之初效果明显。
然我朝税率极低且税种单一,九成以上依靠田税,故士绅直至平民均视土地为瑰宝,由此促就近300年来土地被兼并无数,且无法遏制势头。
尤其近年来战乱不断,各类摊派多如牛毛,大明底层早都民不聊生,平民百姓无天灾尚且勉强苟活,一旦遇到则只能逃亡与揭竿而起,这也是流贼多年屡禁不止之本因。
大明士大夫层大多无海权意识,就是因为躺在太祖亲民国策之中太久,早都忘了还有海洋这条通天捷径,以为开海就是朝贡,得不偿失,是为原因之二也!”
毕自严一气呵成,环视同僚一圈,接着问道:
“我等今日在御前商讨海洋,毕某却扯出土地税收,诸位同僚谁能告诉毕某,为何必须牵涉土地?”
刘遵宪立马起身:
“毕阁老,正如圣上言,大明乃整体,除了是陛下的,同时也归千千万大明子民所有,哪怕底层贱民,仍属于大明之成员!
故下官以为,朝廷任何策略,牵一而发动全身,看问题断不可单看其表象,而应分析内在实质,抽丝剥茧,方可上下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