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看贞小兕,她堪称“历史侦探”,总能从古籍中挖出惊人发现,最绝的是,还能把发现变现。
贞小兕分析了一些具体现象,比如阶层差异的显着,使得法律对平民的约束更强。因为她在韦巨源《烧尾宴食单》中发现了“红羊枝杖”烤全羊这样的菜肴,说明贵族肉食未绝,但牛肉确属尤其罕见。
当然,特殊情境的例外,比如军队出征或灾荒时,存在“杀牛飨士”的救急记录,贞小兕在《旧唐书·郭子仪传》里发现了牛肉禁令的弹性空间,说明牛肉禁令并非一成不变。
让人意外的是,贞小兕在大学兼职讲师,授课时神采飞扬。只因兼职一个项目,才摇身成为隐形富豪的,经历十分传奇……
贞小兕在敦煌文书《垂拱职制户婚厩库律残卷》中找到,一条关于牛的重要内容,足见管控之严。法律执行力度可能因地而异,但整体形成了当时的社会约束。
贞老师抬手往上推了推那副充满学术宅气息的玳瑁眼镜,嘴角带着神秘兮兮的劲儿,“叮”地一声开了课件ppt,清了清嗓子:“嘿呀,同学们!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唐朝人为啥对牛肉敬而远之——这事儿可绝对不像某位同学讲的那么简单,什么牛魔王看了都得摇头,这可远远不够!”
此话一出,教室里瞬间笑声一片,大家的目光齐刷刷地射向那位同学,那同学被盯得不好意思,挠了挠头,红着脸嘿嘿笑。
“咱都知道敦煌文书里有个《垂拱职制户婚厩库律残卷》吧,你们猜猜上头写了啥?”贞老师冷不丁地用力一拍桌子,“砰”的一声,把几个正偷偷在拽了回来,一个个睡眼惺忪,还带着点懵圈。
贞老师提高音量,一字一顿地说:“听好了哈!在唐朝,哪怕牛蹄子不小心磕破了一丁点儿皮,那都得火急火燎地连夜给官府打报告!这报告流程复杂得哟,比咱们现在用的oA系统繁琐一百倍,算得上古代牛界的超级无敌工伤鉴定标准流程!”
这话刚落,底下就有同学忍不住小声嘀咕起来:“依我看呐,唐朝那些基层公务员,说不定专门有个岗位,每天的工作就是蹲那儿给牛蹄子涂紫药水……”
“谁在疾手快,一个粉笔头精准无误地朝着那嘀咕的同学飞了过去,贞老师也没生气,继续切换ppt,屏幕上出现了《四时纂要》的页面。
“同学们,眼睛睁大,看重点啦!”她顿了顿,接着说,“当时对牛的现实需求那可是老大,绝对占据主导地位。牛力可太重要啦,那时候的耕作,主要靠的就是牛助手,就像这本农书《四时纂要》里明确的——‘一牛可代七人之力’!你们想想,在初唐那会儿,人口还没‘蹭蹭’爆炸式增长,牛力所蕴含的经济价值,是可以甩牛肉的食用价值好几条街的!”
说着,贞老师拿激光笔画出“一牛可代七人之力”这句话,还特意在的!贞观年间,长安城的牛价还处于‘沉睡期’,还没一路狂飙,价格撑死也就跟个三线小县城的水平差不多。可要是谁脑子一热,把牛宰了,那画面,就好比把一辆崭新的兰博基尼大卸八块,当废铁给卖了!这买卖,谁做谁傻啊!”
同学们原本还迷迷糊糊的眼神,这会儿全都亮了起来,兴奋得不行,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教室里瞬间像炸开了锅。
“所以说啊,唐朝人其实个个都是隐形精算师!”贞老师开始展示墓葬壁画,“同学们,快看这些贵族吃烤全羊的嘚瑟样儿,像不像你们在朋友圈里晒LAbUbU的圣诞树?”
贞老师用激光笔画圈圈,“同学们看韦巨源的《烧尾宴食单》,就这道硬菜——‘红牛枝杖’!搁现在就是米其林三星水准。但你们瞧好了——满汉全席都整出来了,就是没牛肉!这说明什么?
贞老师看着透了凡尔赛文学精髓:越吃不到的越要显摆!可以弄个牛魔王的公仔,绝对是娃圈顶流!”
同学们注意力又回来了。
“更何况用猪肉、羊肉、鹿肉、家禽等都可以替代牛肉,《太平广记》中发现很多记载。另外,贵族墓葬壁画中也经常见到猎鹿、食羊场景。所以,牛作为生产工具,牛的肉用属性自然被边缘化了。”
贞小兕把ppt切到宗教页面,“儒家属于重农思想,士大夫阶层秉承“牛乃稼穑之本”的观念,韩愈老爷子在《论变盐法事宜状》里跟人抬杠,搬出稼穑大旗,这波操作堪比现代环保主义者。更绝的是佛道两家神助攻——和尚说杀牛下地狱,道士说宰牛损修为……就冲这,儒释道三家,在饭桌上达成了战略合作!”
贞小兕还补充了道教禁忌的说法,她引用《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亦有“不得杀伤一切物命”的戒律,多重宗教加上伦理道德,共同塑造了饮食禁忌的风潮。
贞小兕冷不丁从讲台里掏出一本《老君说一百八十戒》,她开始给大家种草:“同学们都瞧好了啊!这可是原版影印,稀罕玩意儿!有想要的同学,下课赶紧用你们的兑换券来找我‘勾兑’哈……”她都不用使眼神,同学们个个眼睛发亮,跃跃欲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