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十年正月十五,金陵国会正式颁布《商税法》和《银行法》,自即日起全国施行。
告示一出,池州、建康、扬州、泉州、明州等地的商贾士绅无不哗然。
商税征收办法:全年收入三十贯以下者,免税。超过三十贯部分,每增三贯纳税一贯,累进征收。商税可以使用明海银钞缴纳。
官办银行——明海银行:每人可获得低息(五分利)贷款,额度为去年报税收入的五倍。
私人银行可以设立,但需遵守参考利率上限,并承担破产责任。
这两条法令,直接改变了整个大明国的经济生态。
池州城,某大宅内,十几名本地大地主、盐商、放贷人齐聚一堂,个个脸色铁青。
「这……这还让人活吗?」
「三十贯以下免税,这是摆明要拉拢穷鬼啊!」
「可三十贯以上,每三贯就要抽走一贯?那年入六十贯的,岂不是要交十贯?年入九十贯的,要交二十贯?」
「我们这些大户人家,动辄上千贯的收入,岂不是要被榨干?!」
更让他们寝食难安的是——低息贷款的开放。
「以前那些佃户、手工业者、甚至普通商贩,想要借钱只能找我们这些钱庄,‘九出十三归’是天经地义的事,现在好了,官家开银行,五分利……谁还会来找我们借高利贷?」
有人狠狠捶了桌子:「方梦华此举,简直是釜底抽薪!」
相比之下,真正的商贾——盐商、布商、瓷器商、茶商、海外海贸行会等,对新政的态度则要复杂得多。
一方面,商税提高,让他们心痛不已。但另一方面,低息贷款和明海银钞的流通,却大大降低了他们的资金压力。
「虽然要交更多税,但能拿到五倍额度的贷款,投资铺子、囤货、扩展生意……未必划不来。」
「更重要的是,有了官方银行,我们不再受那些高利贷财主的盘剥!」
「如今可不是宋朝,哪家大商户敢逃税,刑务大臣就会让你家破人亡!」
就在一众财主们咬牙切齿时,有些聪明人已经在悄悄行动了。
「与其被明海银行逼得走投无路,不如投靠他们。」
「早前明州那批最早接受方首相赎买土地的老爷们,如今都混进了元老院,成了侯爵伯爵,财富翻了数倍。」
「我们手上还有钱,何不趁现在低税率的私人银行政策,还能开设钱庄放贷,赶紧申请牌照入局?」
「与其跟方梦华对抗,不如抢占先机,趁着新法初行,往地方银行里塞人,至少保住自己的一部分产业。」
一时间,部分士绅开始悄悄运作,甚至暗中接触明海银行,试图在新政中找到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