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暂时没有得到有效线索,但寻亲团队坚信通过努力一定能找到阿明。他们继续联系其他以山水风光闻名城市的相关组织,同时安排成员在“光影世界”摄影平台上搜索阿明的作品,期望能从中获取更多信息。
小孙在与其他城市摄影协会联系时,详细描述着阿明的特征:“您好,我们找的这位摄影爱好者叫阿明,他特别钟情于日出山水的拍摄,而且每张照片都会配上很有意境的文字。您看看咱们协会里有没有这样的人?”大多数摄影协会都表示会帮忙留意,但暂时都没有确切消息。
在“光影世界”摄影平台上搜索阿明作品的成员小李,每天都花费大量时间浏览平台上的海量照片。他一边仔细查看每一张日出山水照片及其配文,一边喃喃自语:“阿明,你到底在哪儿呢?”终于,在连续几天的搜索后,小李发现了一组风格极为相似的照片,照片上的山水在日出的照耀下美轮美奂,配文也充满诗意。小李激动地叫起来:“就是这些照片,很可能就是阿明的作品!”
他迅速查看照片发布者的信息,发现其注册地址显示为黄山所在城市。小李立刻将这个重要线索告知小孙和小周。小孙得知后,马上再次联系黄山所在城市的骑行俱乐部:“您好,之前我们联系过您打听阿明的消息。现在有新线索,我们在‘光影世界’摄影平台上发现了疑似阿明发布的作品,注册地址显示是你们这儿,能不能麻烦您再帮忙仔细问问,有没有这样一位摄影爱好者,骑行爱好者,他喜欢拍日出山水,还会在照片上配诗意文字。”
骑行俱乐部负责人这次格外重视,在俱乐部内部展开了更为深入的询问,并发动会员们一起打听。很快,就有一位会员回复说:“我好像知道这个人,他经常去黄山周边骑行拍照,之前还和我们俱乐部一起组织过活动。不过我没有他的联系方式,只知道他大概住在黄山脚下的一个小镇上。”
寻亲团队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前往那个小镇。到达小镇后,他们在镇中心的集市上张贴寻亲启事,向过往的居民打听阿明的消息。小孙拦住一位路过的大叔询问:“大叔,您知道咱们镇里有个喜欢摄影的阿明吗?他经常拍日出时候的黄山山水。”大叔挠挠头想了想:“阿明啊,我不太确定。但你可以去问问那边开照相馆的老板,他平时接触的摄影爱好者多,说不定知道。”
小孙和小周赶忙来到照相馆,小周对老板说:“老板您好,我们在找阿明,他是个摄影爱好者,喜欢拍日出山水,您认识他吗?”老板一拍大腿:“阿明啊,我认识!他之前还在我这儿冲洗过照片呢。不过他不住在镇上,好像是在旁边村子里。具体哪个村我也不太清楚,但你们可以去村委会问问,他们应该有村民的信息。”
寻亲团队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村委会,小孙向村委会的工作人员说明来意:“您好,我们在寻找阿明,他是摄影爱好者,喜欢骑行,我们听说他可能住在这附近的村子里,您这儿有他的信息吗?”工作人员查阅了相关资料后说:“我们这儿确实有个叫阿明的年轻人,喜欢摄影和骑行,不过不确定是不是你们要找的。你们可以去那个方向的村子问问,他可能在那儿。”
按照工作人员指示的方向,寻亲团队走进了村子。他们挨家挨户地打听,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小周向一位在院子里晒太阳的大爷询问:“大爷,您知道阿明家在哪儿吗?他是个喜欢摄影的小伙子。”大爷指了指前方说:“阿明家啊,顺着这条路一直走,看到一棵大樟树右转,再走一段就能看到他家了,门口有个自行车棚。”
终于,寻亲团队找到了阿明的家。小孙上前敲响了门,过了一会儿,门开了,一个年轻人出现在门口,正是阿明。小孙激动地说:“你是阿明吧?我们是寻亲节目组的,赵大哥一直在找你!”阿明一脸惊讶:“赵大哥?真的吗?我也一直惦记着他呢!快进来坐。”
寻亲团队安排赵大哥与阿明视频通话。赵大哥看到阿明的那一刻,眼眶湿润了:“阿明,是你啊!这么多年没联系,我可算找到你了。”阿明也激动得声音有些颤抖:“赵大哥,我也没想到还能再和你联系上。这些年我一直在这边,有空就去骑行拍照,特别怀念咱们一起骑行的日子。”
赵大哥笑着说:“是啊,那些日子真的很难忘。我换了手机后就和你断了联系,心里一直空落落的。你现在拍照技术肯定更厉害了吧?”阿明笑道:“哈哈,还行吧,这些年拍了不少照片,也参加了一些摄影比赛。对了,你这些年怎么样?”
两人像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你一言我一语地分享着这些年的经历,笑声和感动充满了整个房间。
随着赵大哥和阿明重逢的故事播出,寻亲节目再次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观众被他们之间纯粹的友谊所打动,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这个故事,为寻亲节目点赞。同时,更多有寻亲需求的人也看到了希望,他们纷纷向节目组求助,希望借助这个平台找到自己失散的亲人或朋友。
这一次,节目组收到了一位名叫孙奶奶的求助。孙奶奶拄着拐杖,满是皱纹的脸上写满了忧虑,她缓缓说道:“我要找我的老邻居张婶。我们以前住在同一个大院里,关系特别好,后来城市改造,大院拆迁,我们就各自搬走了。一开始还互相留了地址,偶尔会走动,可后来我家又搬了几次,就和她失去了联系。我只知道她可能搬到了城南的一个新小区,但具体是哪个小区,我也不清楚。张婶特别喜欢跳广场舞,以前在大院里,每天傍晚都会带着大家一起跳。”
寻亲团队成员小郑说:“孙奶奶,您别着急。城南的新小区虽然不少,但我们可以从广场舞这个线索入手。我先去收集城南各个小区的信息,看看哪些小区有广场舞活动。”成员小王回应:“好,我和社区的工作人员联系,让他们帮忙留意一下,有没有符合张婶特征的人。”
小郑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城南小区的信息,包括小区名称、地址以及是否有广场舞队伍等。他一边整理信息,一边对小王说:“这么多小区,挨个排查工作量可不小,但为了帮孙奶奶找到张婶,再辛苦也值得。”
小王则与城南各个社区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您好,我们在寻找一位叫张婶的老人,她喜欢跳广场舞,以前是孙奶奶的邻居,后来大院拆迁可能搬到了城南的某个小区,您这儿有没有这样的老人?”大多数社区工作人员都表示会帮忙留意,但暂时没有消息。
小郑整理好信息后,寻亲团队开始逐个小区走访。他们来到第一个小区,小郑向小区门口的保安打听:“师傅,咱们小区有跳广场舞的队伍吗?”保安回答:“有啊,每天晚上七点左右,就在小区广场那儿跳。”
晚上七点,小郑、小王和孙奶奶来到小区广场。此时,广场舞队伍已经开始舞动起来。小郑向队伍旁边的一位大妈询问:“大妈,您认识张婶吗?她以前在别的大院住,特别喜欢跳广场舞。”大妈摇摇头:“不认识呢,我们这儿的人基本都是本小区的,没听说过张婶。”
寻亲团队没有气馁,继续前往下一个小区。在走访了几个小区后,终于在一个名为“阳光花园”的小区得到了线索。小郑向一位跳广场舞的阿姨打听张婶的消息,阿姨想了想说:“张婶啊,我好像有点印象。以前有个新来的大姐,跳舞特别积极,好像就叫张婶。但她后来好像又搬走了,听说是去照顾孙子了,具体搬到哪儿我也不清楚。”
小郑追问:“阿姨,您知道她大概什么时候搬走的吗?还有没有其他能找到她的线索?”阿姨回忆道:“大概是半年前搬走的,听她说孙子在城西的一个幼儿园上学,可能就住在那附近吧。”
寻亲团队立刻转战城西。他们与城西各个幼儿园取得联系,小王对一所幼儿园的老师说:“老师,您好,我们在找一位叫张婶的老人,她大概半年前搬来照顾在这儿上学的孙子,您有印象吗?”老师思考了一下说:“我们这儿有好几位老人来接送孩子,不太确定哪位是张婶。你们可以在放学的时候,到门口问问家长们。”
于是,在幼儿园放学时,寻亲团队来到幼儿园门口,向家长们打听张婶的消息。小郑拦住一位接孩子的大爷询问:“大爷,您认识张婶吗?她是来照顾孙子的,以前特别喜欢跳广场舞。”大爷想了想:“张婶啊,我好像知道,是不是那个瘦瘦的,跳舞跳得可好了的老太太?她孙子好像在小二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