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02章 为了小墨斗,难道我还要去学打铁吗?(1/2)

第402章为了小墨斗,难道我还要去学打铁吗

“起——”

一声轻喝,绿意澎湃。

从船头,至船尾,数十根巨竹拔地而起。每一根都二三十米高,有碗口粗,间距两米,整齐划一。

竹身光滑笔直,几乎没有旁逸斜出的竹枝,长到靠近篷房顶部,忽然一顿,同时停住。

少顷,天板上有绿藤垂落,一边搭住一根竹竿,嘎吱嘎吱,向内用力收紧。

竹竿很是顺从地向中央弯曲,两两相对,搭成一个拱形。船头,船尾,四根格外粗壮的竹子弯曲过来,顺着左右竹竿搭成的拱顶,一路往中间生长——

到了这时候,竹子终于被允许长出竹枝竹叶。

拱形顶端,枝枝交错,叶叶相缠,把弯曲的竹竿牢牢捆扎在一起,不让它们顺着天性弹开;

纵向的四根竹子,搭成横梁,又与横向的竹子捆绑在一起。

陆老师微微睁大眼睛,感觉自己视力可能出了点问题:

那些竹竿顶端,生长出来的竹枝竹叶,是不是融合在了一起,一头扎在这根竹子里,一头扎在那根竹子里

竹枝相交,给顶棚定型,藤蔓终于放松了开来,不再牢牢地捆紧竹竿。

它们在竹竿上绕了几圈借力,千丝万缕垂下,靠近船体。然后,搭住一块艏楼上的木板,奋力向外一拉——

吱嘎吱嘎,翠竹的摩擦声、抖动声响成一片。沈乐紧紧盯着翠竹棚顶,手搭在竹竿上,随时准备输送灵气。

然而,这些被催长出来的竹子,很坚强地挺住了!

没有断裂,没有崩塌,没有歪斜,甚至没有不受控制,在船底下、在泥地上多长出几个竹笋!

它稳稳地承担起了龙门吊架子的任务,让藤蔓在它身上借力,拆下了一块木板!

“好!”

沈乐欣喜:

“拆下来了!——来,把它送到旁边架子上,编号!郑墨,你在上面取一块样品,不用太大,55厘米就可以,我拿去做实验!”

藤蔓随着他的心意卷动,将拆下来的木板送出竹棚,送到靠墙的架子上。

小墨斗立刻指挥着下属的锯子,冲过去嘎吱嘎吱,努力干活。

如此配合默契,把艏楼全部拆掉,小家伙们再一拥而上,去对付艉楼。

沈乐把手掌从藤蔓上挪开,回去写标签,贴标签,噼噼啪啪敲打电脑,努力安排后续工作:

这些样品要测什么

木头种类

年代

含水量

干缩率

含盐量

腐蚀程度

对了,博士师兄给的那张表格,有关保存情况评估的,还没有填完呢,还要继续填……

他低着头奋力工作。小家伙们都很勤奋,工作效率很高,在拆船这件事上,干活的本领远远超过了他;

但是,像这种统筹规划,安排实验计划之类的工作,目前还是只能他自己来做,没有谁可以帮忙。

嗯,好在不用亲自做实验了,把任务发下去就行。

隔壁实验室里,来这儿实习(x)蹭仪器()的师弟师妹又换了一批,只要谈好报酬,他们有足够的动力帮忙做出结果……

当然,沈乐自己,也是要下场做一部分实验的。一是为了和师弟师妹们混个脸熟,二是要保持自己手熟。

第三么,有些比较简单的工作,也不一定非要压榨别人的劳动力。比如说,鉴定这块木头到底是什么种类:

“松木、松木、这块我看着也像松木,这块应该是樟木,樟木,杉木,咦”

沈乐对木头,特别是对常见的木头,还是有辨认心得的。

松木,樟木,杉木,甚至包括楠木和常见红木,看看木料颜色、纹理,测一下密度,差不多都能认出来。

实在不行,做个切片,显微镜下看一眼细胞,也能认个八九不离十——

没办法,做古建筑修复的,总要尽量搞明白这些梁柱椽桁,到底是什么材料,尽量用同种材料补配。

每一样都送到实验室去检测,这效率也太低了,老板不会允许的!

所以,这彩船上的大部分木头,沈乐扫一眼都认得。做艏楼和艉楼用的是杉木,做甲板用的是松木,大概率还是福建的马尾松;

做桅座、做舵杆,用的是樟木,这也并不意外,樟木材质硬实,不易腐烂,能够承重;

但是,有几块木头,他怎么感觉不太认识

不但不认识,而且切都切不动。小墨斗指挥着锯子上去切了一轮,回来很是抱怨:

【沈乐,这木头也太重了,我的锯子都要切卷边了。回头给我弄块铁打打加固一下】

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