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当初从长安赶到广通渠和黄河交汇处的广通渡,花了三天的时间。
可是当李承乾从长安出发,只花了两个晚上,还有一个白天就赶到广通渡。
这是因为李恪大王当初是游玩的性质,白天慢悠悠的走,晚上就停下来休息。
而李承乾为了尽快赶到,选择日夜不停地赶路,从长安到广通渠的路上,也有几个驿站。
当初李恪因为走的水路,所以这些驿站没办法接待李恪大王。
但是李承乾走的是陆路,所以这些驿站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被太子殿下光顾过。
而这些驿站的官吏一听太子殿下大驾光临,各个都喜极而泣,因为如果不是太子主动来,他们这辈子都没机会接触到。
既然太子来了,肯定得好好款待一番,给太子留下一些好印象。
万一太子一回去和陛下说起自己的经历,说路上的某个驿站的某某某,不仅对自己不错,而且才学也不错,在驿站待着可惜了,来长安当个大官吧,那他们岂不是一飞冲天?
就算没这些,也不能让太子回去说自己的坏话啊。
可是他们的这些想法纯粹多余,因为李承乾一到就如同蝗虫过境一般。
不仅把他们驿站的马全部都收了,并且还把能带走的吃喝全都带走,毕竟九百人为了赶路,肯定是除了兵器铠甲等等外,也不会多带什么多余的东西,因为他们的马是超载的,骡子又比不上马。
就这么的,李承乾策马去到一个驿站,就马上会有一个驿站被洗劫一空。
两晚一白天的赶路,可算来了广通渡,广通渡不远处,就是李世民曾经亲自建起来的潼关。
当初李恪是因为绕路去了中潼关,还发生那么多的事情,才会慢慢悠悠的。
但是李承乾只要通过这个潼关,只需要一个白天的时间,就能赶到秦函谷关。
当李承乾来到潼关外,潼关的大门却紧闭不开。
一直跟在后面的裴西,看了看头上的太阳,又看了看面前紧闭的关卡大门,又对太子李承乾说:
“太子殿下,这明明是白天啊,怎么这潼关的大门是关着的?”
李承乾心里,确有点紧张,难不成陕州的情况已经恶化了?已经影响到潼关了?
“你上前去叫门。”
裴西点了一下头就驾马上前大喊:
“太子殿下驾到!还不出来迎接!”
城墙上不是没士兵站岗,但都当做没听到一样,一动不动的看着远方。
裴西又接着对城墙上的士兵喊:
“太子殿下驾到!还不出来迎接!”
这次还是没人理他,裴西扭头看了看自家太子,眼神里满是询问,接下来怎么办?
李承乾何等的聪明!一下子知道怎么回事了。
如果这个关卡也出事了,那肯定不能一点动静都没有,要么驱赶,要么打出来,不可能这么紧闭着,因为什么都不做,就代表不打自招,代表了这个关卡已经不归朝廷管了,他这个太子都叫不动守军了。
如果这个关卡没出事,但是明明都已经报出自己的名号了,对方不该一点动静都没有。
即使自己不是和三弟那样提前通知,也该有人问问,或者派人确认一下自己的身份。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肯定是自己的那个父皇,早就已经把敕令下达过来了。
毕竟程咬金和李承乾在工坊对峙,那是在白天,而且李承乾还是等全部准备好了,才出发的。
那么程咬金就肯定会把自己不回去的意思报告回去,自己的父皇既然故意把陕州的事情压下来,那么就是不希望现在把消息透露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