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是徭役——理论上,这是个力气活,但是在宋朝,朝廷允许百姓用钱来免除徭役,百姓们交钱,然后朝廷用收到的钱来雇人干活,这也是王安石变法出现的新法,叫做“募役法”“免役法”。】
【本来也是一片好心,但实际上,朝廷财政不透明,所以向百姓们收多少钱也全都是官府说了算,而官府则是尽可能让百姓多交点钱,自己从中赚差价。】
【而事实证明,这个差价确实好赚,反正百姓们也不知道到底要花多少钱、就算知道——他们也不能怎么样,还是得老老实实交。】
【因此,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到了宋徽宗时期,朝廷全天下推广这个募役法,并且有事儿没事儿就说要征调徭役,从而收钱。宋徽宗时,朝廷还表示他们制定了一个通用的价钱:北方地区一个人二十千(贯),淮、浙、江、湖、岭、蜀地区一个人三十千(贯)。】
【至于说杂税,那就是宋朝从五代十国继承而来的东西了——没错,虽然宋朝干掉了五代十国,建立了新的朝廷,但对于五代十国的各种神奇税收,都通通接收,其中包括农器税、牛革税、蚕盐税、鞋钱等,全部和两税一起交。】
【至于商业税,那更是北宋朝廷财政来源的重要部分,差不多宋仁宗在位期间,商税占财政收入的四成左右,放在古代王朝,这个比例已经相当高了。】
【但由于农业社会的本质,所以商业其实并没有那么发达——官府通过在大量地区设置关卡,从而收取更多的商税。】
“为什么我们这边要比北方地区的人多收那么多???”虽然不是北宋人,也不是南宋人,但作为一个淮浙江湖岭蜀地区的人,有人还是非常能够感同身受。
前面那个田税,江南地区就缴纳的比北方地区多——虽然他不是江南,但他所处的地区也算是南方,谁知道是不是也是按着江南的规矩走的——那还算是因为江南地区的粮食产量比北方搞一些。
但这个募役法免除徭役的钱,为什么他们这些地方一个人要交的钱,能够比北方地区的人多出来十千?那可是十千!
“可能,因为我们这边粮食产量高一点,日子富裕一点?”有人幽幽道。
这还真不好说到底是北方好过还是南方好过。
虽然北方收的钱少一点,但他们确实不如南方富裕——说不定,他们要交的钱能达到他们收入的七八成,而南方虽然交的多,但只占收入的四五成……但这都是推论。
“比较这个其实也没什么意思,反正北方百姓也不可能过得舒坦,唯一舒坦的只有朝廷,只有官府。”这个人又道,劝说前面那个人想开点,如果真的想不开,那就想想官府,不要想北方百姓。
第一个人发泄过后也平静了许多,他点点头:“你说的没错,反正舒坦的只有朝廷。”
“而且,这钱还真好收,反正官府想说要征徭役那就可以随便说征徭役,咱们这样的小民听见这种消息还能怎么样?只要不想要去服徭役,不想可能累死,那就是得掏钱!哪怕知道官府要的钱太多,哪怕知道官府可能并不会真的征徭役……”
反正,都得交钱。
说是官府要的价太高,那又怎么样?人家就是吃准了你不敢不交,不能不交,所以肆无忌惮。
说是官府这一次很可能根本不是真的征徭役干活,只是想要收钱,可是万一呢?万一人家见你不交钱,真的要把你拉去服徭役,那怎么办?
没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