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赵佶在艺术上非常有天赋,但是是一个根本不适合当皇帝的人,同样的,他也没有正儿八经接受过皇帝教育。】
【虽然,在他登基的时候,也就是十七八岁,上面还有一个向太后坐镇——作为太后,向太后是能够摄政的,她也确实这么做了,而如果她摄政的时间长一些,很难说赵佶能不能在不能亲政的时间中多学会一些治国理政和为君之道。】
【但,这些都是假设。】
【在赵佶登基的第二年,向太后就崩逝了,赵佶开始了自己的亲政生涯。】
【他把年号改为了“建中靖国”,是为建中靖国元年。】
“确实不行,一个没有接触过正经皇帝教育,自身也没有什么经验的人,想要直接当好一个皇帝……”朱棣摇头。
虽然不是没有这种人,在没有经历过帝王教育,也没有相关类似经验,但在皇帝这个位置上干的也很好——可这样的人,那就是极少数中的极少数。
要他说,这种人才的数量,比其他方面的人才都要少。
非要类比的话,那大概就是那种天生将才帅才……类似于韩信那个水平的人物,在将领中的稀少程度吧。
而宋徽宗,他或许在书画方面的天赋达到了这个水平,但为君这方面吧……
偏偏他还没有过相关经验。
在被选为皇帝之前,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宗室子弟,倒也算是一个比较优秀的宗室子弟。
但,这和皇帝所需要的东西是八竿子打不着的。
他没有什么实打实治理一方的经验,也没有领兵打仗前线征战的经验……而朱棣表示,这两方面的经验,其实都非常有价值。
他自己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不是吗?
从前,他也从没有被当做皇位继承人来教育过,但是他领兵打仗过,治理一方——封地——过,接受过如何做一个实权、镇守边疆的藩王的教育和锻炼。
所以,他才能这么快速上手处理政务,解决各种遗留问题。
但宋徽宗这个人……别的不说,如果从他早年的教育和经历来看,他当不好皇帝,那简直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当时的宋朝其实颇为混乱,倒不是地方治理失能,而是中央对于大政方针一直在打来打去,,完全没有一个长期稳定的时候,或者说,没有真正定下来、毫不动摇地贯彻到底、长期施行的时候。】
【而这个大政方针的争斗,就是变法和守旧的争斗。】
【其实也很难说支持某一方的人就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其中不少人,他们确实还真的是一心想要为宋朝着想,想要让宋朝变得更好的,也正因此,让某一方彻底落败反而不那么容易。】
“我们当然是一心为了国朝好啊!”北宋,不少官员看到这一段内容后,都非常认真地慷慨道,声音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