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后续3·新故事
“可能只有一个出路……”他对李渊道,“除了接受这个事实,就是寻找那所谓的‘生产力’的发展。”
要么,是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土地问题就是不可能彻底解决,赋税制度同样不能彻底解决,只能延缓,然后迟早还是会爆发,最终摧毁大唐;
要么,就是寻找一个且是唯一一个可能的出路:这几个故事中总是被提到的那所谓的“生产力”的发展。
如果他理解的没错的话,生产力的发展,会让农作物的产量提升;如果只需要更少的土地,就能够让全天下的人都不至于饿肚子……那,天底下就不会因为没有土地+赋税徭役→走投无路→流民泛滥→聚集暴动这样的情况了。
至于说若果真如此,赋税制度又该如何,那就是到时候的事情了。
李渊叹息。
他也知道这件事情,也清楚,选择就这两种。但是……
“二郎,你说,如果走这种‘生产力’的出路,那,大唐不会同样因此而覆灭吗?”
且不说这条路,大唐到底能不能成功;假使能够成功,至少,能够成功一部分——那,这样可怕的变化,难道不会同样让大唐走向覆亡吗?
是的,李渊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变化将会非常可怕。
少量的土地就能种出来足够天下所有人吃的粮食,那么,土地还会是所有人的关注焦点吗?如果土地不是了,那原本一系列围绕土地而诞生的制度、财富、权力、认知……都将会面临什么?
这是一个几乎不需要过多思考的问题。
李世民同样沉默。
他当然也感觉到了这一点,尽管,他还没有在皇帝这个位置上亲身体会。
“但是没有办法,耶耶。”最终,他道。
要么,就是接受了事实,等待终有一天的消亡;要么,是尝试一下,虽然很可能还是会消亡,但是——至少,说不定大唐的寿数还能延长一些?
而且,说是这么做,但也不是说只这么做,大唐如今完全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尝试缓和土地和赋税等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尝试发展这“生产力”。
-
与朝堂上的大人物们不同,百姓们基本上就只关心自己和自己的亲人朋友。
太平时日的百姓自然轻松许多,最多为不知道多少年后可能发生的灾祸,来给自己的儿孙做一做准备——而这个准备也相当有限,毕竟,谁能知道这些准备是否有效,又有多少能够真的传给子孙?
况且,作为普通百姓,他们能做的本身也确实非常有限。
同时,他们还在关注着朝廷的动向:他们都知道做一些准备,没道理朝廷不知道啊!
只要朝廷还没有发疯,那就肯定会有动作;而他们,也必须尽快知道朝廷究竟有什么动作,对他们是好是坏,有什么用处和影响;好的话,他们该如何加入,坏的话,他们又该如何避开。
比如,唐朝初年,不少百姓就发现,朝廷好像在土地和赋税制度方面,要有些动作了。
虽然目前还没有什么明确动向,但,从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匿名消息中,他们确实能够确定,朝廷要在这些方面动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