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梁山军向外扩张以来,火炮直接攻城,也就只有最开始的曾头市、祝家庄等乡间村寨,基本上再也没有发挥威力。
梁山军以及汉军攻城,更多采用的是挖掘地道爆破城墙的办法,一来是黑火药本身的威力差不多有个受时代技术的上限,二来则是中原汉人修筑的城池太坚固了。
以东京城为例,前宋修建的城墙,外城普遍高四丈,宽五丈九尺,似这样的城墙,哪怕用汉军威力最强的劈山炮,若想炮击城墙打穿,难度也实在忒大了。
但汉军的火炮在对外扩张过程中却起到了远优于中原的巨大效果,漠南漠北的一些部落也会效仿汉人修筑城池,但城墙大多是夯土矮墙,墙体不够宽,也不够高大,又多以栅栏木墙间隔其中。
汉军重返西域后,岳飞与史文恭那里,都有过火炮直接轰塌城门的战例,见识过火炮威力的士兵和百姓们,都惊恐地将汉军的火炮称之为“恶魔之焰”。
这也就是岳飞手段不够狠辣,要知道西夏被灭亡后,军器监根据沈括在《梦溪笔谈》的记载,在延安府北面收集了不少凝固的石油碎块,添加了许多易燃物,并且挑选了宋哲宗时进攻西夏修建、又被西夏反攻夺回就此遗弃的军寨为试验。
大型抛石机将这种凝固的石油投入寨内,再以投石机和火炮发射火弹、铁丸,就在寨内引发了一场大火。
这种极其粗糙的、新汉版的“凝固汽油弹”,军器监起了一个烂大街的名字叫作“猛火弹”,由于其内杂质过多,燃烧时气味刺鼻,寻常以水泼的灭火方式根本不管用,必须用土覆盖才能熄灭。
军器监花了高价,用牛羊猴子等动物做试验,又继续改良工艺,洪武十三年型号的猛火弹终于定型。
只是毕竟未经实战,军器监上报朝廷,希望送到前线一批确认一下效果,给出的建议是送到西域去,让那些蛮夷尝一尝真正的“恶魔之焰”。
但王伦却特批,要求先给东征军送一批过去,日本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民间房屋多有木质结构,又多茅草屋,也有不少小型的石头城,岂不是比西域那里更合适么?
这就是被李纲整顿之后军器监的工作方式,工匠改良改进技术,朝廷有奖励;前线将士对武器的各种反馈也会及时送回来,好让军器监继续改进,已经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东京城的军器监还接到皇帝陛下的一个秘密指令,要求他们向“火炮小型化”的方向研究,简而言之,王伦希望军器监能够研发出前置火药的燧发枪。
只是受限于材料问题,这个研发方向进展十分缓慢,毕竟三眼铳从某种意义上,发射方式与火炮没有什么区别,火炮与火枪的差别性还是很大的。
在刘锜刚刚打赢了吉敷川之战、调头向北攻入石见国时,一支由四艘大货船、四艘水师战船组成的船队,便从蓬莱港出发,向对马岛的方向而去。
带队的是军器监司丞、翰林院直学士、山东军器局局正潘绍,潘绍本是河北沧州人士,前宋时河北百姓沦为流民南逃淮南,潘绍这个落魄的书生也跟随南下,被彼时的梁山截住,就此落草。
由于读过书,故而潘绍就被选拔为凌振的下属,协助管理火炮作坊,等到王伦称帝后,他就在军器监这个本朝最大的兵工厂管理机构,一干就是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