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大事,开炉前照例卫渊是要讲两句的。于是几千个修士在
卫渊面对如此多的高阶听众,也是精神大振连人间烟火写的讲稿都扔到了一边,即兴发挥,从自己出生的普通农家小院讲起,一路讲到小时候是如何忍饥挨饿,如何受人欺压,好不容易才抓住了一线机会,进入太初宫的。
而现在在青冥,只要努力干活,不论出身地位,人人都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卫渊讲得动情,差点把‘敢叫日月换新天’给说出来,还好悬崖勒马。
等他讲完,台下不知是谁喊了一嗓子:开饭了!
于是呼啦一声,数千修士原地消失。
台上的卫渊就有些凌乱,他本来还有‘最后两句’没有讲。
余知拙歉意地道:“师侄,对不住了啊!工程进度超过预期,品质也好,所以我就给大家加餐,今天的伙食有点好。”
卫渊笑眯眯地道:“不碍的,师叔去忙就是了。”
此时药材大殿中已经提前开工了,正忙得热火朝天。几百名铸体修士分散在上百个工区内,正在处理药材。每个工区旁都立着牌子,上面写明了此工区要处理哪样药材,工序步骤是怎样的。
绝大多数工区内都是不超过三个步骤,大部分都是只有一个步骤,切丝切片,或是泡酒烘干。一个个铸体修士如同傀儡一样机械地工作,这里也不需要他们干别的,更不需要他们思考。
徐恨水则是站在一间炼丹大殿中,正静静看着。
大殿内怎么看都不象是丹房,丹炉更是古怪。它不再是优雅古拙的圆形或是方形,而是长长的一条,且里面分出许多格子,看上去就象是……牛马的食槽。
徐恨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浮上这个想法。
此时众多道基修士走进丹坊,他们一个个都是面无表情,对徐恨水视而不见。徐恨水知道这些都是卫渊的道基武士,当下也不说话,就静静的看。
随后一声钟响,炼丹开始。
几名修士捧着预先处理好的药材进来。这些药材都已经分配好,装在一个个小箱子里。每一箱刚好可以倒进丹炉的一个格子中。
转眼间几十个格子全部装满药材,丹炉旁的几十名道基武士就开始点火,以道火融炼药材,每个道基负责一个格子。另有十名道基,分别身具五行不同道力,他们就来回游走,哪个格子不平衡就给哪个格子补火。
五名道基武士则是来回巡视,每隔半柱香就检视一遍全炉的炉温丹火,一旦有失衡当场就弥补。
卫渊匆匆而来,向大殿内扫了一眼,神识看看炉内丹液情况,十分满意,就向徐恨水打了个招呼,然后又走了。
培元丹的炼制本来就不复杂,大抵半日即可。卫渊的炼丹法需要时间要长些,也不过是一日时间。
徐恨水就静静地看了一整天。
终于一炉丹火候圆满,徐恨水正想要出言提醒收丹,就见十名修士匆匆走进,然后丹炉开启,无数丹药浮空,被修士收取,整个过程十分丝滑。
徐恨水伸手摄过几颗培元小丹,仔细观瞧。三颗丹药颗粒饱满,丹质均匀,药性柔和,最难得处是三颗几乎一模一样,连徐恨水都难以分出差异。
每个格子都出丹数十颗,这一座大殿一炉共炼出八百余颗培元小丹。其它三座大殿应该也差不多,徐恨水甚至怀疑,会不会每座大殿出丹数都是一模一样。
如是算下来,光是这一座药坊,每日就是三千余颗培元小丹,每月就是十万颗,可供十万人修行服用。此次太初宫送来的药材,还不够这座丹坊四个月用的。
但徐恨水知道,培元丹平时哪里需要那么多?这些药材基本上已经将太初宫的药库给扫干净了。
此时修士们开始清理丹炉,运出废渣再装入新一炉药材。他们动作机械、却是无比熟练,不需休息,也不用仙银报酬,并且从不犯错。
看着一切井然有序的大殿,徐恨水忽然有种感觉,这座大殿正迎面而来,然后将自己撞得粉碎。
于是他知道,时代真的变了。
(本章完)